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郑雅曼)诉前调解成功金融案件968件,审结一审金融纠纷案件1743件,平均审理天数17天……今年3月,江岸区法院永清人民法庭“提档升级”以来,全面整合金融审判资源,推行“调立审”一体化工作模式,以更专业的审判方式、更多元的解纷模式、更高效的司法供给,深化保障金融赋能实体经济。
多措并举,打通诉源治理“前端”
“保险公司5天就支付了理赔款,感谢法院高效调解!”近日,永清法庭通过诉前调解,当日化解困扰当事人数月的保险理赔纠纷,当事人王先生收到款项后对法院工作点赞。
今年,永清法庭进一步树牢金融纠纷协同治理理念,联合湖北银保调中心、区金融局、基层治理单位、特邀调解组织等深入开展诉源治理,实现金融借款、保险、典当等纠纷诉调对接全覆盖。
对法庭内部团队重新分工整合,将调解组织深度嵌入审判团队,建立由“员额法官+法官助理+调解组织+书记员”组成的诉前调解团队,实现诉前调解与审判全链条协同,法官靠前指导调解,调解不成的前期工作成果转入诉讼阶段运用,全力提升审判质效。
同时,建立“示范判决+诉前调解”机制,在诉前调解阶段向当事人阐释类案生效裁判及典型案例,释法析理,明确裁判要点,引导当事人审慎行使诉权。在某系列保险纠纷诉前调解中,以类案生效判决为例,引导原告合理调整诉讼预期、促使被告转变应诉态度,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系列纠纷一次性化解。
分层治理,提效金融审判“中端”
4月初,某金融机构委托诉讼代理人来到永清法庭,起诉借款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280余件。该批案件的借款合同全部通过线上签订,虽金额不大,但逾期借款人分散在全国各地,且经该金融机构初查,大部分借款人无法联系。
针对此类案件,结合金融纠纷批量化、被告送达难等特点,永清法庭探索建立分层治理模式,采取前端筛查、差异化办理的模式,寻求纠纷化解“最优解”。
案件到法庭之后,首先通过协查平台,与相关数据库对接,将能够联系上的被告及时筛选出来。
对主动出庭应诉、因周转不善等原因陷入困境的债务人,建议金融机构做出停息挂账、展期、分期等调解方案,在帮助困难债务人“渡过难关”的同时,提升金融机构回款率,切实化解矛盾纠纷。
对恶意拖欠、债务人确无还款能力或其他不适宜调解的案件,深化繁简分流,实行类案同审、多案联审,普遍适用门诊式庭审、要素式文书,持续推进金融案件审判集约化、高效化。
“原本预计用半年时间消化的几百件案件,现在不到一个月就全部解决了,没想到法庭效率这么高。”金融机构法务负责人李先生感叹道。
延伸职能,优化司法服务“后端”
“我院在金融机构设立‘驻点工作站’是一次新的尝试,有利于‘一站式’降低金融机构和消费者解纷成本,实现金融纠纷就地化解、金融案件应调尽调。”永清法庭庭长张薇说。
5月23日,江岸区法院在浦发银行挂牌成立全市首个“金融纠纷多元化解诉源治理暨执源治理工作站”,创新打通“调保立审执”一站式服务通道,成为区法院推进金融纠纷诉源治理、执源治理向专业化、前端化迈进的一抹剪影。
近年来,永清法庭坚持司法服务保障端口前移,结合辖区产业特点,将金融风险防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功能融入基层治理体系。
依托武汉天地商圈理事会,在金融机构集聚的亿元楼宇开展巡回审判,以庭审为“课堂”,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聚集的楼宇设立“法官工作站”,“一对一”了解企业发展态势,摸清“痛点”,提供“定制”服务;
定期走访重点金融机构,向7家银行和1家保险机构制发司法建议,帮助金融企业查堵漏洞,助力企业“风险减量”。
在“面对面”沟通、“点对点”解难中,企业诉求收集、研判、交办、反馈的闭环机制运行顺畅,为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