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武汉部分小学生沉迷玩“烟卡” 专家:可能增加孩子对香烟的好奇 老师:一旦发现马上批评教育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0日07:49 来源: 楚天都市报

绘图/刘阳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张裕

“太好玩啦!”近日,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所小学的一楼大厅里,十余名四年级的学生正围成一圈,玩拍打“烟卡”的游戏,当三枚"烟卡"被一次性拍翻时,现场学生发出一阵尖叫声。

记者了解到,这种名为“烟卡”的游戏,以香烟包装盒折叠成卡片作为道具,时下正成为小学生们的新宠。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玩“烟卡”虽不能与吸烟画等号,但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各方均呼吁应对该游戏加强引导和监管,让孩子远离“烟卡”。

1

玩法众多,“烟卡”游戏成学生新宠

记者深入武汉市多所小学调查后发现,“烟卡”游戏的玩法多样,孩子们通常通过拍打、翻转卡片来决定胜负。这种游戏简单易学,且具有一定的竞技性,因此迅速在小学生中传播开来。

在武昌区余家头小学,不少六年级的学生表示玩过“烟卡”。“‘烟卡’玩起来方便快捷,也非常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拍‘烟卡’之前结果是未知的,玩的时候气氛也很好,如果拍得好还能得到周围同学的认可。”一名学生表示,这让他们对“烟卡”充满了兴趣,如果周围有人玩,他便会在一旁围观,有时候还会加入游戏。

在武汉市江汉区一所小学内记者看到,“烟卡”的玩法很简单,学生们将“烟卡”摆放在水平台面上,然后轮流用双手拍打水平台面以让“烟卡”翻转。游戏中的“烟卡”数量和参与游戏的学生数量一致,一枚卡片计算成1分,积分先达到10分则为胜利。

“我们通常是用双手击打,利用手扇出来的风将卡片拍翻。”一名学生告诉记者,玩“烟卡”也有技巧,有时需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将其拍翻,有时只需趁着风,用巧劲即可拍翻。

2

学生想方设法攒卡,有人在垃圾堆里翻找

记者了解到,学生们玩的“烟卡”多为自己多日积攒所得,其中既有从家里吸烟的长辈处获取的,也有些是在垃圾堆中寻得的。

“你目前跨栏是14秒,当你进步到13秒时,你想要什么奖励?”“我想要‘和天下’的‘烟卡’。”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名老师告诉记者,她起初以为学生会想要棒棒糖或者零食作为奖励,但没想到学生想要的奖励是一枚“烟卡”。因此,她只好去找年纪稍大的男老师讨要烟盒制作成“烟卡”。

她介绍,在学生们眼中,不同品牌的“烟卡”代表的价值也不同。同样是价值100元的烟,因为在武汉抽“黄鹤楼”比抽“和天下”的人多,所以“和天下”的“烟卡”更为稀有,在学生心中也更珍贵,他们不会轻易拿出“和天下”的“烟卡”出来比拼。

“烟卡”游戏在小学生中火了,网络上也有不少商家跟风售卖“烟卡”,有学生买回来后发现,“烟卡”价值不菲,却不一定是真货。“我们能很明显地判断,如果卡片有撕扯的痕迹,部分用剪刀修剪的痕迹,则是真‘烟卡’,如果卡片千篇一律非常整齐,色泽完全统一,则可能是假‘烟卡’。”一名学生说。

3

家长担忧,各抒己见话消极影响

“孩子以前收集了很多‘烟卡’,有时用小袋子装好带到学校去玩。”一名来自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家长说,原以为孩子只是积攒卡片,自己还帮孩子收集了一些,后来和老师沟通才知,有的孩子玩“烟卡”游戏出现了成瘾状态,不仅上课时悄悄欣赏“烟卡”,还偷偷拍卡练手法,放学后更没心思写作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那以后她就不让孩子玩“烟卡”了。

有家长认为,如果只是一种娱乐休闲方式,让孩子们适当放松甚至远离手机,倒也挺好的,但不少孩子在玩的时候使用暴力,击打“烟卡”时动作粗暴,出现了一些不文明行为,看到这种现象还是应该制止。

一位家长表示,因为“烟卡”分为不同等级和档次,在玩“烟卡”游戏时难免会出现攀比心理,这会给孩子的成长环境和价值观塑造带来消极影响。

“玩‘烟卡’有点像拍洋画,我们小时候也玩过,不同年代也有不同的玩法。如果是一些健康食品的包装盒,我们可能不会焦虑,但如果是‘烟卡’,我们还是非常担心。”家住武汉市江岸区的一名家长告诉记者,玩“烟卡”游戏无形中会让孩子们接触到香烟的信息,可能会让他们对吸烟产生好奇和兴趣。

网名为“深溟梅香”的广东家长则表示,“‘烟卡’与烟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家长我是比较担心的。因为我在小学附近住,很多玩‘烟卡’的小学生对各种品牌的烟了如指掌,尤其在看到一些店铺不规范经营把过期烟整盒卖给小学生,更是担忧不已。”

4

专家提醒:

熟识效应值得家长警惕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公众号发文说,心理医生史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烟卡”游戏来说,有一点值得家长警惕,即“熟识效应”。当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对香烟盒习以为常时,会增加未来对香烟的好奇和认知,这需要家长及时引导。

史宇称,“熟识效应”就是经常让孩子看见某些东西,孩子会更有购买欲望。打“烟卡”可能会让孩子对香烟更好奇,更有想得到香烟的愿望和冲动。此外,孩子们获得香烟盒的途径如翻垃圾桶,也存在一定隐患。

史宇告诉记者,孩子在年龄较小的时候,很多知识的获取都是通过游戏得来的,“没有绝对安全的事情,家长要教育孩子在游戏当中学到东西,如学会遵守规则、学习人际交往”。

光明日报公众号则发文表示,下课打“烟卡”,确实可以让孩子们放松心情,不过如果失控,就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可能。因此,既要尊重孩子们想要游戏的心情,又要在实践中不断观察、完善,研究如何更合理、充分地利用好孩子们珍贵的游戏时光。

5

老师们表示:

一旦发现会批评教育

武昌一所小学老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之前在学校发现有学生玩‘烟卡’,老师们看到后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学生,都会马上进行批评教育。目前,学校里有少数学生玩‘烟卡’游戏,而且‘烟卡’只有一两张,批评教育后学生们就没有再收集了。”

武汉市一名六年级班主任黄老师介绍,上周,她刚刚发现有学生在校内玩“烟卡”,就马上进行了批评教育。黄老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平时班上学生喜欢玩各种游戏,有把瓶盖子当玩具的,有用废纸做成足球玩的,但是上周有学生把‘烟卡’拿出来玩,我发现后立刻进行了批评教育,不仅没收了‘烟卡’,也告知了家长。”

针对这一现象,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中学心理健康教师何思媛分析,不少学生玩“烟卡”是为了获得认同,避免孤立。“比起获得好成绩才能获得奖赏,‘烟卡’能带来随机的及时奖赏,对稀有卡的追求,本质上是追求一种不定期不定额的正反馈,能带来加倍的刺激。”何思媛说。

记者了解到,武汉市多所学校已经发起倡议,禁止学生在校园内玩“烟卡”游戏。学校方面表示,将积极向学生宣讲烟草的危害以及“烟卡”游戏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要求家长加强对孩子们的引导和教育。

武昌区余家头小学史法阳老师指出,“烟卡”游戏的流行反映出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作为家长和学校,应该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对于孩子们来说,健康、有益的游戏和活动不仅能够带来快乐,还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小学校长谢艳霞表示。

【责任编辑:李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