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氮氧化物设计排放较国标低70%!中韩石化新建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投产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1日18:20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先宏、通讯员何俊)6月21日,中韩石化公司新建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该公司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油转化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该装置采用MIP-CGP技术,具有“高掺渣、低排放”特点,可掺20%的重质油,能有效提高裂解深度,提升重质原料油的加工效率,降低柴汽比,减少石油焦产量。相较以产汽油为主的老装置,新装置可多产轻烃,最高可将轻烃收率由19%增加到27%。一般情况下,至少也能提高3~4个百分点。装置投产后,可较大程度提高企业乙烯轻质原料自供率,优化乙烯原料结构,为企业研发增产高端化工产品奠定基础。

在节能减排降耗上,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自产蒸汽可保证炼油厂区60%的蒸汽需求,企业外购蒸汽将大幅下降。装置脱硫脱硝单元采用亚硫酸钠新技术,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设计排放值分别较国标低50%和70%,回收的亚硫酸钠产品,广泛用于印染行业。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油品需求增速放缓,炼油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化工新材料需求增长,高端化工产品短缺。为适应市场变化,中韩石化加快推动炼油向化工转型,斥资22亿元实施炼油结构调整项目,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是其中主体项目。

中韩石化原有两套老催化裂化装置,分别建于20世纪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年总加工能力200万吨。其中,30天前退役的1号催化裂化装置投产于1978年,它的诞生填补了武汉石油炼制工业的空白,结束了武汉无自产成品油的历史。

1987年,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1号催化裂化装置在全国率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多项中国自有技术,为中国重油催化裂化进入工业化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人才,铸造了“敢闯敢干、精细严谨”的“催化精神”。

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由SEI(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设计,中国石化第五建设公司施工建设。施工单位和中韩石化克服施工场地狭窄、交叉作业面多、周围密布生产装置和管廊等困难,严格把控施工安全,实现施工过程零伤害。中韩石化克服人员不足、边开老装置边学新装置等困难,早介入细准备,严格把控开工过程安全,确保了一次开车成功。

【责任编辑:李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