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文旅

“道”的三个哲学维度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7日11:43 来源: 荆楚网

金潜星

道,最初是人自然而然所走的路,或者水流通过的路径,它标志着行走的载体和方向;后来“道”逐渐引申为万事万物的运行轨迹或者基本遵循,也就是人之为人、物之为物的本源与本体,以及人和事物变化、发展必须遵循的路径、方法、规律、原理、境界、原则和终极真理等。

在老子哲学里,道被赋予为最高的哲学范畴,它主宰并且衍生万物。“道”既是创生万事万物的根本,又是各类存在物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一切事物能够成其为自身,就是因为它遵循着最根本的“大道”,并非事物自身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无论是有生命的存在,还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莫不如此、概莫能外。

中国哲学的“道”,并非仅仅只是道家的最高范畴,儒家、墨家、法家甚至兵家、杂家都探寻着道,并将其作为最基本的准则,甚至真理和规律,因此,我们已经认知的和尚未认知的万事万物、不可尽言,皆自然如此。

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道”有三个哲学维度:

一、道与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系辞上》),道是宇宙乾坤和阴阳变化的法则,“道”首先被赋予形而上的精神存在,它是宇宙生成的根本。道一方面能够超越可观、可感、可触的物质世界,而观念地存在着,无踪、无影、无形,甚至让人无以言说,其始无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另一方面,它又以超常的神奇力量,支配和影响着万事万物的总和——“器”,让所有的“器”按照道的规则和逻辑存在并变化。道独立而不改,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在“道”与“器”的关系问题上,道是变化之本,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而“器”则受道的主宰和支配,既形形色色又千变万化。在道与器的关系问题上,前提是“道在器先”“道在器中”,同时,“器”能够影响“道”、体现“道”,“以器启道”,让人们感受“天下惟器”的精彩。

除此之外,“道”还影响着人的情感、认知、理性和心灵,让人通过“学道、悟道”而心生智慧,从而改变和影响“器”的存在。

二、道与术

“道”既然是推动宇宙运行最根本的规律,那么它就能够直接影响到自然的变化和人类的行为。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就必然在遵循道的基础上,通过感受自然、感受自身,从中探寻和总结事物的规律性,并逐渐形成利于自身生存的各种“术”。因此,在“道”与“术”的关系问题上,道是本体、是世界观,术由道派生,是客体、是方法论。

许慎的《说文解字》对“术”作过这样的解释:“邑中道也。从行术声。”字面意义就是一个国家或者城邦为了生存而必须掌握的技术和要领,直接表现是方法和手段,我们日常可以感受到的“医术”“武术”“技术”“算术”甚至“巫术”均是如此。这些基本的“技术”必须遵循“道”、体现“道”才能利于万物,当然也包括人类自身。

在“道”与“术”的关系问题上,道是根本、是真理、是规律、是法则,而术是实体、是技能、是智慧、是能力。人类为了生存,首先必须遵循为人之道,也就是基本的人伦之道、公序良俗;其次是讲究行业之道、技能之道;前者必须遵循人道之道、天伦之道、知道之道,后者遵循规律之道、事实之道、万物之道,只有“道”与“术”的完美契合,才能让人类更好地生存和繁衍。比如,古代医师、匠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把主体的生命情感与意愿高度融入自然之中,发明的各种医术、技术,能够造福人类,亘古不变。《黄帝内经》《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之所以是精湛的医术,是因为它遵循了最根本的“阴阳之道”和天人之道;《本经阴符七术》里的七术,全是通过对心气的运用来造化和改变世界,这便是心气之道。此外,人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技术上的熟能生巧,天然混成,就是“道”在“术”的具体运用。庖丁解牛、卖油翁都是行为主体在自然之道中,练就了天人合一的“术”,扁鹊、华佗通过对生命之道的顿悟,而成就的高超的“医术”。

三、道与心

老子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天、地、人、道浑然一体,既互相遵守,顺从,又互相效仿、互相借鉴。在物的世界里,道是主宰、是根本;在人的世界里,道是灵魂、是核心。人的世界,是感性的世界,也是理性的世界,无论是情感、欲望、想象,还是认知、思维、判断,都是由“心”所支配的;心外有物、心外有心!

在“道”与“心”的关系问题上,心是主体、道是客体,“心”只有与“道”合一,才能回归本心、回归正常心;只有达到了心与道合的境界,“我”就是我,自我就是自己的主宰。人既要超越变化无常的现象世界,又要超越自我的欲望世界,这就是道的法则,也是宇宙法则。人之心合于道,天下自安,心只要自觉与天道合一,达到无我、无物,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作者为惠州学院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