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郑雅曼)直播带货、直播看剧……随着网络直播行业兴起,“网红经济”如火如荼,与此同时,主播因直播时长和天数没有达到合同约定、“任性”停播等原因违约,与平台企业“闹掰”,双方之间的合同纠纷也开始涌入法院。
江岸区法院立案庭坚持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和支持平台企业创新提效并重,打出一套精细审判、延伸职能的“组合拳”,助推新经济业态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立案庭诉前调解团队法官舒婷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邀约”——某网络直播经纪公司邀请她就公司与主播之间的违约纠纷进行调解。
纠纷产生不久,为何公司就开始邀请法官调解?这还要从立案庭推动建立的“面对面”名录说起。
近年来,立案庭涉企速裁团队办理涉主播违约案件时发现,这类案件原告集中为几家特定的平台公司,纠纷产生后公司首先会与主播协商,协商不成才起诉。但起诉后,主播却纷纷“隐身”,不仅无法开展诉前调解,也给后续审判带来许多困难。
为此,涉企速裁团队与诉前调解团队共同研判,决定与这几家特定的平台公司建立“面对面”名录,指定专人与公司对接,打通联络渠道。同时,把解纷触角从诉前调解延伸到企业内部,纠纷产生后诉前调解团队第一时间介入调解,解纷于萌芽。
如今,“面对面”名录的模式也在逐步扩大。2022年以来,立案庭针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大智无界·空中小镇创意产业园、武汉首个生态双创园区创立方产业园内文化娱乐公司聚集的特点,在园区设立服务驿站,依托站点平台,实时跟踪文化娱乐产业新动向,安排法官上门到站接受咨询、开展宣讲,将“面对面”法律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
解纷触角向前延伸、解纷方法更新迭代。立案庭负责人郭奕君表示,“这种解纷模式是能动司法理念在网络直播行业的生动实践。”
立案庭践行能动司法理念的探索还不止于此。
对于前期调解不成进入诉讼的案件,涉企速裁团队瞄准如何确定违约金数额这一办案难点,以法官联席会议为依托开始了“头脑风暴”。
经过研判,速裁团队形成以违约系数确定违约金赔付标准的统一意见:综合考量企业培养主播支出、履约收益情况等因素确定违约系数,再据此计算违约金数额,“靶向式”“摸脉问诊”。
解决了办案难点,考虑到这类纠纷类型化特征明显,原告较为集中且诉求基本一致,均为要求解除合同、主播支付违约金等,仅在赔偿数额方面有所区别,涉企速裁团队继续在“示范判决+调解”机制上发力。
选取几例较为典型的案件作为示范案例,开庭时邀请有同类纠纷的公司、主播旁听,判决后再按照示范判决对同类纠纷进行调解。同时,就审理中发现的主播“任性”终止直播、企业运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以案说法,既强化主播契约意识,也助推平台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办理一案、规范一行”。
这些机制的建立和运用,带来了审判质效的提升——2023年受理案件数较2022年下降67%、诉中调撤率40%、服判息诉率97%。更重要的是,以能动司法新作为回应新经济业态的新要求,让市场主体在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