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左乙辰 通讯员 罗成、陈帅)禁毒警察又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是警察队伍中最危险的警种之一。
谈起13年的坚守与探索,大冶市禁毒民警陈清挺直腰杆,目光坚定地说:“禁毒工作不只是要对犯罪分子进行雷霆般打击,还要给强戒人员多一点温情,才能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戒毒人员自信地走向社会
2011年9月6日,大冶市公安禁毒大队成立,陈清被任命为大队教导员。
“一个花季少女吸毒后,行为麻木、目光呆滞……那种景象深深刺痛了我。”转岗禁毒工作之初,目睹了毒品对青少年的摧残后,陈清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上担着千斤重。如何做好这个特殊群体的管控工作?陈清一直在努力探索。
就业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重要一环。为此,陈清联合大冶市人社局,定期为戒毒康复人员举办就业培训。然而,大家参与培训的热情并不高。
为了搞清楚这个原因,陈清开始频繁与戒毒人员深入交流,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接触的加深,陈清终于弄清了原委:戒毒人员担心参加培训会曝光自己的身份,日后更加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戒毒人员频繁聚集接触,也可能会增加复吸的风险。
“戒毒康复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理戒断,更多的是心理和社会层面的重建。”陈清开始思考如何改进现有的帮扶模式,让戒毒人员能够更安心、自信地走向社会。
多年来,为推动企业主体打破传统思维,以更宽容的姿态招收安置戒毒康复人员,陈清四处奔走,多方联系,说服多家用工企业参与“阳光禁毒企业工程”,帮助解决戒毒人员就业问题。其中,某企业近年来共安置7名吸毒戒断人员,他们戒断康复情况良好,未出现复吸情况,且都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迷途者成禁毒宣传志愿者
姚某曾有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自染上毒瘾后,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在22年的时间里,他经历了数十次自戒、强戒、劳教、隔离强戒。“戒毒人员都渴望回归社会,他们需要更多的信任和支持,以转化为走出毒品泥潭的意志力。”陈清总结帮扶“迷途者”的经验。
2015年,姚某强戒期满,决心改过自新。他四处奔走,希望能够获得一份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证明书。然而,因多次复吸,没有人愿意为他担保。
得知此事,陈清主动联系姚某,帮助其实现了一名“迷途者”回归社会的愿望。
“曾经的吸毒者亲身现身说法,更具说服力。”看到陈清如此信任自己,姚某回归社会后便化身禁毒志愿者,既能约束自我,又能警示他人。
如今,姚某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成为黄石地区知名的禁毒宣传志愿者。
家庭的支持不仅是戒毒人员对抗毒瘾的坚强后盾,更是他们获取社会接纳的重要依靠。陈清介绍,戒毒人员事后常陷入自责与焦虑当中,若家人继续冷言冷语,只会把他们再次推向毒渊。
2014年,吸毒女子曹某被强制隔离戒毒,由于担心丈夫离婚,她多次试图自杀。
“帮助强戒回归人员,看似是挽救了一个人,实际上是挽救了一个家庭。”陈清了解情况后,联合大冶市妇联多次上门与曹某的家人沟通,耐心劝导他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并带她的丈夫到省女子强戒所探望,给予妻子强戒的信心。
2016年,曹某戒毒期满,陈清第一时间帮助她在黄石一家超市找到工作。此后,曹某成功戒掉毒瘾,并回归家庭。
一直以来,陈清始终坚持对戒毒人员提供关怀救助,定期进行检测、回访,帮助他们戒除毒瘾、回归社会。截至目前,陈清已一对一帮扶了30余人。
让“天下无毒"照进现实
陈清深知,要拒绝毒品,首先需要认识毒品。多年来,陈清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校、企业、机关单位、社区讲授禁毒专题课200堂,受益群众达7万人。
此外,他牵头制作多部禁毒宣教视频作品,其中《毒果》获公安部“三微”大赛一等奖,《芳姐》荣获中宣部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大赛三等奖,60集缉毒网剧《那缉毒警太帅》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近百家国家级新闻媒体报道并转载。
在同事们的眼中,陈清不仅是一位“禁毒宣传大使”,更是一位英勇无畏的缉毒战士。
毒贩是毒品泛滥的源头之火,若不将其熄灭,熊熊烈火便会持续蔓延,导致大量悲剧发生,祸及家庭,危害社会。“边境多缉一克毒,内地少受十分害。”陈清认为。
2021年,在一起公安部督办案件中,陈清研判出12省18个地区208名涉案人员近万条线索,带领专案组成员扎根云南边境工作达300余天,最终助力斩断一条从境外流向云南、辐射全国12个省份的毒品犯罪链条。
2023年,正式“解非”的陈清再次被委以重任,成为大冶公安驻云南工作专班组长。他带队参与劝返、解救大冶市滞留境外涉诈人员39人,协助抓捕部A级“钉子”逃犯5名、涉毒网逃3名、普通逃犯10名。
十多年来,陈清共破获涉毒案件100余起,打处涉毒违法犯罪人员200余名,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优秀校外辅导员”“全省禁毒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人民警察为人民。在不断变化的风险挑战面前,陈清始终率先垂范,以身铸盾,充分彰显了当代禁毒民警的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