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大暑 日官我疑借炎热 昊轮出火星荧荧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0日07:20 来源: 楚天都市报

杜工部集, 清康熙六年季振宜静思堂刻本 ,武汉图书馆藏

茶山集,清刻本,武汉图书馆藏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林岩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实习生 陈静怡

烈日炎炎,大暑将至。7月22日,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一过就迎来秋季。千年之前的唐代诗人杜甫就有“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之句。大暑的十五天里是最难熬的,“湿热交蒸”到达顶点,身处荆楚大地的人们应该都对此感同身受。

本期《诗词中的二十四节气》,极目新闻记者专访了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等多个文化节目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林岩,请他解读我们从古籍中寻找到的大暑相关诗词,一起看看古人如何度过炎炎夏日吧。

杜甫过湖北,也深感荆楚大地之炎热

元代文人吴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是指大暑时节气温偏高,溽热多雨,枯死腐化的植物吸引萤火虫,土壤高温潮湿,常常有大雨。

林岩教授说,古人对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与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息息相关,例如大暑,就是适宜稻谷生长的节气。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

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

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

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

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

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

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

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

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

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

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

短章达我心,理为识者筹。

林岩教授解读,金气是古人指代秋天的肃杀之气,“大暑运金气”是说大暑将要过去,但荆楚之地还感觉不到秋意。这首诗或为杜甫离开夔州,沿长江顺流而下,经过江陵(现荆州)时所作。“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是说鸟因天气炎热,翅膀垂下飞不动,江上也无人。“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也是指家家户户闭门,无人出门活动。

杜甫这首写给妻弟的诗中,点明了他身处旅途中的处境与忧愁,“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指炎热夏日唤起诗人思念故土之情,而“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一句道出了人们对天热的感受:衣服穿在身上,仿佛有芒刺在背一般难受。杜甫也跟当代人一样,天气一热宅家成为日常,与亲友邻居像是隔着千山万水。正如今人过夏天时盼望秋天,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天气凉爽时的登楼愿望,与内弟吟诗论经该有多么快乐。林岩介绍,杜甫的诗中,有不少写给家人、亲属的诗歌,他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常常以诗向家人寄托情感。

麻衣简餐、冰镇瓜果,极简生活更解暑

夏日闲放

唐·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林岩教授解读说,“褰裳”是指将衣服撩起,“岸帻”则是指推起头巾、露出前额,都是为了给身体降温。“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因天气炎热,白居易过了一把“极简”生活——要知道晚年的白居易生活是相当富裕的,但到了夏天午餐就是鱼肉一两道菜,“蕉纱”是类似麻制的衣物,夏服轻简,三五件即可。诗人还发出“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的感叹,东西多了反而徒增烦恼,“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对比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我太过于富贵了”。盛暑之日,如白居易一般的极简生活或许能成为缓解暑热的良方。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曾几是陆游的老师,林岩教授拿出一本陆游的《剑南诗稿校注》,里面收录的第一篇诗歌,就是写给老师曾几的《别曾学士》。“曾几也是推动宋朝诗风由重典奇拗逐步走向自然抒情的重要人物,其诗风清新流利,《大暑》读来也是简明易懂。”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说诗人只能读书以作消遣,将瓜果泡进井水之中。林岩教授回忆起小时候家乡人也是将西瓜放进冰凉的井水,达到“冰镇”效果。“兰若”是指寺庙,“茅茨”就是茅屋,炎热夏日,寺庙茅屋一片寂静,诗人好想寻求一片阴凉之地避暑。

诗词唱和、水上听曲,

精神放松来消暑

次韵和象之夏夜作

宋·黄庶

大暑暴虐如恶酒,意思颓困不可醒。

日官我疑借炎热,昊轮出火星荧荧。

霈然一雨翳晚景,庭树洗出蜩螗声。

微云扫洒供夜坐,造化似解通人情。

清风明月作三友,趣君可买轻连城。

恍然身在冲泊域,目空万状遗骸形。

此特象之入诗国,句句锻鍊炉锤精。

穷微心到混沌侧,高处意气扪日星。

诘朝携诗示我读,饥肠馋口逢珍烹。

义幽语险索究解,如手捕虎不敢停。

归来牵勉拾馀思,鱼目愧傍蟾蜍明。

大暑之热,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形容。林岩教授介绍,黄庶是宋代文人黄庭坚的父亲,这首《次韵和象之夏夜作》正是他与朋友“象之”相互唱和的作品。

第一句,他形容暑天人就像喝了上头的劣质酒,精神萎靡、昏昏沉沉。“日官我疑借炎热,昊轮出火星荧荧”写到天象,太阳如火星般炽热闪烁。而后二句则描述了傍晚时分大雨倾盆,庭中树木被洗净,蝉鸣也似更加清脆,雨后凉爽,微云扫过,诗人怎能不感叹“造化似解通人情”呢?“清风明月作三友”则是化用李白的诗句,“我”与清风、明月正是三位好友,这其中的趣味之珍贵更胜连城之璧,夏夜清凉可比什么都美妙,诗人也忍不住劝友人好好珍惜。诗中“冲泊”来源于道家概念,是指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诗歌的后几句则是诗人对友人“象之”所作诗的赞美,形容自己就像饥饿的人遇到珍馐美味一般喜爱这首诗。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黄庭坚的这首诗也作于与友相会之时。林岩教授介绍,晋卿指王诜,是北宋神宗之妹的驸马,也是苏轼好友。题中的大暑不一定是指大暑节气,但也是天气炎热之时。盛暑之日,王诜邀请黄庭坚等友人于水阁乘凉聚会,会上家中歌姬昭华吹笛演奏,黄庭坚就即兴创作诗歌一首。

林岩解读,“蕲竹能吟水底龙”,点出了昭华所吹的曲子应为《水龙吟》,而“蕲竹”则指由湖北一带所产竹子制成的笛子。宋朝时蕲春一带被称蕲州,蕲竹是当地特产,用它做的竹笛、箫管音质清幽柔和。诗人闻听蕲竹笛曲,感叹如同身置广寒宫,也由此联想天上神明何时为人们洗散高空暑热,散落化作霜天落叶之秋风。全诗从笛声到玉人,从暑热到秋凉,如临清泉。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