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中华第一凤”首次回故乡天门探亲 荆楚大地再现龙凤呈祥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2日07:21 来源: 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杨琛源 张盼 通讯员 熊文婷 江文驰

“中华第一凤”展览现场

天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湖北第一龙”

天门市博物馆供图

“中华第一凤”玉团凤

天门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中国,龙与凤自古以来就是祥瑞化身。1955年,作为史前长江中游的文明中心地带,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了一批以“中华第一凤”“湖北第一龙”为代表的精美玉器,见证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第一凤”距今约4200年至3800年,是目前所知较早的凤形象,造型优美、技艺精湛,代表了高超的玉器制作水平,目前珍藏于国家博物馆。“湖北第一龙”距今约4600年到4000年,龙首尾相卷成玦形,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下,7月21日,玉团凤68年后首次回归故乡天门展出,至此“一龙”“一凤”在湖北团圆,荆楚大地实现龙凤呈祥。

开凤纹之先河

1955年,考古队在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罗家柏岭遗址发现一枚玉凤,凤体团身扁平,凤眼圜形,冠羽后卷,长尾两歧,直径4.7厘米,厚0.6至0.7厘米,姿态生动,造型优美,采用减地阳刻法制作而成。该玉凤一经出土便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考古学家认为,这枚玉凤是目前所知较早的凤形象,其造型开凤纹之先河,影响了中国后来几千年凤鸟艺术的发展,因而被誉为“中华第一凤”,它不仅再次印证了石家河遗址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更是见证了凤文化的起源。

今年是石家河遗址发现第70年,天门市博物馆向中国国家博物馆争取到玉团凤回家展出的机会。石家河遗址距今约5900年-3800年,遗址由内城、城壕、外郭城构成,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是长江中游地区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附属聚落最多的史前城址聚落,曾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据天门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因这件玉凤十分精美,制作技术很高,当时考古界不敢相信它与粗糙的土陶共存于同期的史前时代。考古队初步判断该玉器属西周遗物,并于1956年将玉凤带回交与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直到20世纪80年代,石家河肖家屋脊因砖瓦厂取土,又发现一批玉器,绝大多数出于瓮棺之中,而且主要出自大型瓮棺葬。考古学家这时才证实,它们的年代属于距今4000多年以前的石家河文化晚期,远早于西周时期,玉凤的年代也被修正为新石器时代。

记者在天门市博物馆展览现场看到,由于玉器体型小巧,此次展览特别关照观众的参观感受,在文物说明牌上绘制文物线图,辅助观众观赏文物细节。灯光和展柜在展览中也经过大规模提升改造,科学精准的布光和低反玻璃展柜,让文物得以最真实的状态呈现。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0月31日。

史前玉作的巅峰

在珍品如林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该馆常设展之一《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专题陈列板块中,撷取上起远古、下迄清代的精品展品近300件,“中华第一凤”则作为专题展的封面和压题图标出现,其地位和价值不言而喻。2017年,中国邮政首次专门发行一套《凤(文物)》特种邮票,第一件便是“中华第一凤”,可见其在中华凤图腾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器,不仅类型丰富、形态优美、造型生动,而且技术精湛,表面都有精美的线刻、勾连图案,有复杂的透雕和细如针尖的钻孔,并普遍使用了圆雕、透雕、减地阳刻、浅浮雕线刻等工艺,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些精美的玉器凝聚着石家河人非凡的创造力,蕴含着他们对自然生灵的崇敬,生动诠释了“玉,亦神物也”。

“石家河文化玉器,标志着一个史前玉作的巅峰,代表了一个中国玉文化发展的时空坐标。”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对石家河文化玉器的评语,而“中华第一凤”无疑是石家河文化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

崇凤源起石家河文化

远古人类的发展经过几百万年的漫漫长夜,始终向着文明的方向前行,苍莽荒野中不时闪烁文明前夜的熹微曙光。位于华中腹地的石家河文化,正是文明破晓前透出的希望之光。

《说文解字》云:“凤,神鸟也。天老日,凤之象也,鸿前磨后,蛇颈鱼尾,鹳颡鸳思,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欠,见则天下大安宁。”

这段后世对于凤外形的详细描述,对比“中华第一凤”的造型,可以说是十分吻合。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曾介绍,玉凤在红山文化中也有,比石家河遗址玉凤早,但它是具象的,像天鹅,或一只逼真的鸟。石家河玉凤是抽象了的鸟,形象饱满,尤其神奇的是,它与现代国人想象描绘出的凤的形象特别接近,与楚文化中的凤也接近,而凤是楚文化重要的图腾。

中国第一代女考古学家王劲曾撰文研究石家河文化玉器与江汉文明化进程,由玉凤论及楚人崇凤的渊源,她将凤文化的创造归属为石家河先民。

王仁湘在所著的《发现中国凤》一文中这样写道:这件玉凤包括新近发现的对鸟(双凤)玉佩,表明石家河文化居民对凤怀有特别的情感认同,他们应是神凤最初的缔造者。最初的凤形,应当是诞生于石家河文化,从此凤崇拜也成为一种规范的信仰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天门市博物馆的展厅中,极目新闻记者还看到了展出的许多陶器。作为陶之都,石家河古城延续2000余年,横跨了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后石家河文化四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典型陶器。其中在肖家屋脊、印信台等遗址点,出现了由数十件大口陶缸套接在一起的套缸遗迹;在三房湾遗址点,堆积有10万件以上的红陶杯,这些红陶杯形制多样,形体较小,专家推断为酒器,如得到证实,将改写中国关于酒的历史;在邓家湾遗址点出土了上万件陶塑,有人偶,有飞禽,有走兽,都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数量之巨令人瞩目,种类之广亦属罕见。

荆楚大地龙凤呈祥

除凤以外,在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中,普遍出现了龙的形象,成为中华大地上血脉相通的图腾,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石家河肖家屋脊出土的距今4600年-4000年的玉龙,被誉为“湖北第一龙”。天门市博物馆党支部委员方强介绍,这件玉龙玉质黄绿色,局部灰白,龙体首尾相卷,龙首上颌前凸,下颌短小,嘴微张,额部刻一道凸棱,额后浅浮雕龙角,龙尾收卷。玉龙看上去小巧玲珑,形象生动,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早前,北方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与南方钱塘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分别在一南一北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石家河文化遗存出土后,专家研究比较发现,石家河玉器之灿烂辉煌不亚于前两者,其工艺水准甚至超过红山、良渚玉器。它的造型整器圆钝,不见棱角,器表大多光素无纹,全身饰以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网格纹,细部特征皆以阴刻线表示,造型原始质朴,雕工简约豪放,是我国龙文化中最为别致的龙。

如今,“一凤”回家探亲,与“一龙”在荆楚大地上实现圆满。透过造型奇巧、雕琢精致的透雕凤形、龙形玉佩,我们得以跨越千年,对话几千年前的石家河人,感受古玉中的文化内涵。

【责任编辑:李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