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张诗秋 通讯员 成丽平 余舟 阮俊
“没去武汉,同济医院的专家就把我的病诊断了。”8月13日,京山市永兴街道王场村35岁村民唐远林(化名)说。
一个月前,唐远林咽部连续多日有异物感,在京山市人民医院检查发现,咽部有一颗黄豆大小的肿物。7月24日,咽部肿物被成功切除。
肿物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当天下午,被切肿物被送至该院病理科检测。
取材、脱水、包埋、切片……经11个环节处理后,7月25日,肿物切片被送到病理诊断室。在显微镜下,诊断医师邹花仔细察看每张切片。
11时42分,邹花发出病理报告:咽部黏膜淋巴组织增生,需进一步检查,以便排除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淋巴瘤)可能。
因淋巴瘤相关疾病病理诊断在基层医院难度较大,京山市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主任胡艳玲决定利用今年新建的省病理服务平台,请权威专家远程会诊。
随后,唐远林的肿物切片被扫描成一张张数字病理切片,导入省病理服务平台。平台根据病情,分诊给相应专家。
“数字切片可放大可缩小,与在显微镜下看实物切片,效果一样好,传给省内外专家又方便。”胡艳玲介绍,过去在京山无法诊断的病例,患者需把实物病理切片从医院借出,带到武汉等地的大医院找专家诊断,费时费力又费钱。今年,京山市人民医院被纳入湖北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7月底,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建成运行。现在,京山无法诊断的病例,通过省病理服务平台,就可以请专家远程会诊,平台专家已经涵盖省内三甲医院506位病理专家。
7月29日至7月31日,武汉同济医院教授、病理研究所副主任段亚琦,同济医院副教授、国内淋巴造血领域专家敖启林先后察看数字病理切片并会诊。
8月6日,专家给出诊断结果:唐远林咽部肿物属于淋巴瘤,但恶性程度很小,定期检查预防即可。
当天下午,在家休养的唐远林得知诊断结果。
京山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全刚介绍,借全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这一机遇,该院投资2100万元建成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通过数智化平台,上可请省内外专家远程会诊,下可与全市15家乡镇医院合作,形成乡镇采样、中心诊断、结果共享的分级诊疗体系,有效解决了基层医院病理人才、技术不足的难题。
每天,该院两辆物流车分片将各乡镇医院待诊断的病理样本收集起来,11时前送至该院病理科。“过去,乡镇患者需到京山市人民医院就诊、取样,至少需要一天。后期,还需再跑一趟拿诊断结果。”胡艳玲说,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让病理诊断变得更快,更精准。远在乡村的患者,在家就可享受大城市三甲医院专家的会诊服务。
今年4月启动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以来,京山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共扫描、储存病理切片3600余张,请专家远程会诊疑难病例317例,为乡镇医院诊断病理样本355例,该院病理报告生成时间降低三成,人均病理诊断成本下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