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宜昌高新区——科创赋能 产业链焕新的关键变量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2日07:41 来源: 湖北日报

朝气蓬勃的宜昌开发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墨 张元媛 通讯员 杜玉婷 陈晓君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之际,本报推出大型全媒体访谈《新质生产力 潮涌开发区》,邀请国家级开发区和重点省级开发区负责人走进湖北日报5G演播室,分享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新技术激荡产业新蓝海、新场景拓展多元新应用、新业态澎湃发展新动能,一个个新风扑面的鲜活故事,汇聚成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生动图景。

今起,本报将在重要版面刊发图文报道,并配发二维码,读者可扫码观看访谈视频。湖北日报“两微一端”、抖音、头条号,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客户端,荆楚网(湖北日报网)等平台将通过专题、话题设置等方式,全媒体分发相关新媒体产品,敬请关注。

1988年,位于宜昌城郊接合部的窑湾乡发生了一件大事。

怀揣着捉襟见肘的5万元开办费和50万元起步资金,宜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里动建,成为全省第一家地方自行投资建设的开发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强调,要加快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时代新机遇,宜昌高新区如何以“用”为导向,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8月11日,宜昌市委副书记、宜昌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叶杨接受了湖北日报全媒体访谈。

氮肥“第一股”的破茧重生

宜昌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更是长江大保护的“立规之地”。化工产业是宜昌首个产值超过千亿元的支柱产业,也是宜昌的“饭碗”。

今年1月,新宜化工年产55万吨氨醇项目正式投产。这是宜化集团以沿江化工装置“关改搬转”为契机,在宜昌高新区田家河园区完成本部化工装置搬迁入园的第一个建成项目。

“宜化集团是宜昌的‘工业长子’,也是中国氮肥‘第一股’。宜化的改革与转型,对宜昌在长江大保护中持续推进化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转型,意义重大。”叶杨表示。宜化拥有煤矿、磷矿、盐矿等矿产资源储量27亿吨,年开采能力达4000万吨,现有25种主导产品。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宜化就是卖化肥的,其实不然。”宜化集团田家河园区常务副指挥长刘晓说,位于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的宜化磷化工项目,总投资达52亿元,主要生产硫酸、磷酸、精制磷酸及高档阻燃剂等,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与传统化工不同,宜化磷化工项目打通了磷矿、磷化工、磷复肥全产业链,实现了磷资源的梯级利用。先进的绿色环保工艺和低碳节能技术,可使磷酸浓缩工艺能耗下降30%至40%,项目整体能耗同比下降约11%。

今年6月,宜化与全球领先的无机氟新材料研发生产企业多氟多签约,在宜昌高新区打造华中氟硅产业园,总投资约96亿元。

叶杨介绍,当前,丰山新材料、长青生物、顺毅化工、晟康生物等多家龙头企业都相继在宜昌高新区布局。该区聚焦现代化工新材料产业,持续推动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裂变,打造全国精细磷化中心和世界级磷化工循环产业集群,力争精细化工占比达到50%以上,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

一块电池的循环之旅

走进宜昌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一块块废旧电池在回收产线上,鱼贯流动。

“我手里拿的邦普生产的磷酸铁样品,就是从废旧电池中循环回收,提取后又可用于新的锂电池生产。”叶杨介绍,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过去宜昌磷矿论吨卖,如今黑磷产品论克卖。

邦普产业园生产负责人王致富介绍,拆解回收动力电池,主要是将其中的金属材料以及有价金属含量高的电极材料提取出来,进行循环利用。在动力电池回收过程中,通过前处理、金属提取和材料再生三大步骤,实现了从电池中来、到电池中去的绿色闭环,把“废电池”变成“新产品”。

目前,宜昌邦普循环每年可回收废旧动力电池15万吨,生产出6万吨磷酸铁、1.5万吨碳酸锂和1.5万吨再生石墨,相当于处理60万辆报废新能源汽车。邦普循环的电池级碳酸锂月产能已实现满产。

“废旧电池回收,只是邦普循环经济的一部分。”叶杨介绍,宜昌邦普产业园有4000多名建设工人日夜奋战,邦普时代、邦普宜化建设进度均超过70%。

围绕宁德时代邦普、欣旺达等链主企业,宜昌高新区将实现从电池上游矿产资源、到电池材料生产、电芯电池制造、再到废旧电池回收梯级利用的新能源全产业链覆盖,打造循环经济样板区。

“万亿风口”的产业新机遇

生命健康产业是我省重点打造的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去年产业规模达881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宜昌高新区是宜昌人福药业的全球总部基地。作为亚洲最大的麻醉药品研发生产企业,宜昌人福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14.97%,产品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宜昌人福全球总部基地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每年可生产5亿支小容量注射剂。每一支小小的安瓿瓶,都要经历清洗、灌装、封口、灯检、赋码等10多个流程。

“年产5亿支,意味着每秒要生产近16支,每个环节的效率,都关乎整条生产线的效能。”宜昌人福全球总部基地小针车间主任陈维介绍,车间很多工序都由机械臂或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完成,自动化率超过95%,生产效率提高了30%以上。

宜昌人福药业工程部部长杨靖介绍,今年7月,宜昌人福药业大健康产业园高端大输液车间封顶,投产后可年产单腔袋2000万袋、多腔袋200万袋、玻瓶1000万瓶。“在宜昌人福全球总部基地的国际药物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平均年龄27岁,目前有18个一类新药在研。”叶杨表示,生命健康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宜昌高新区将聚焦医药制造产业,推动特色原料药、化学创新药、仿制药、高端制剂等项目集聚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基地、创新药及仿制药研发生产中心。

36年间,宜昌高新区已从一个11.2平方公里的单一园区,成长为209.42平方公里的兴业沃土。2023年,宜昌高新区位居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行榜第43位。

【开发区名片】

宜昌高新区始建于1988年,1992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获批国家级高新区,总面积209.42平方公里。

宜昌高新区聚焦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持续推动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裂变,促进化工与生命健康等产业耦合发展,打造全国精细磷化中心和世界级磷化工循环产业集群,力争精细化工占比达到50%以上,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

2023年,宜昌高新区综合排名居全国第43位,成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

【责任编辑:贾方】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