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李伶在西藏山南市培训当地校长、教师。(受访者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倩倩 通讯员 李厚芬
2019年,李伶以校长身份来到武汉市光谷第十二小学(简称“光谷十二小”)时,学校初创,学生大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师向她“诉苦”,学生太难教了。
当时,她组织了一场全校大讨论,最终提炼出一句话作为学校的“师德观”:悦纳来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五年过去,学生平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声名鹊起,学校招生规模翻番;40多位特殊孩子进步飞速,吸引医学专家调查循证。今年9月,李伶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关注人的发展,就不会注意生源的问题
初到光谷十二小,这里的学生触动了李伶对儿童成长与发展的追问。
他们有的聪慧,有的稚拙;有的好动,有的性静;有的与父母在一起时阳光自信,留守在家时孤独、渴望爱;还有的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以前没有生源差这个说法。只看考得好坏,就有功利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就不会注意到生源差的问题。”李伶说。
大讨论上,全体40多位教师逐个发言。每位老师讲完,李伶当场总结,最终集结所有人的智慧,提出“悦纳来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要求老师们接受并善待孩子们,师生一起喜悦地对话、交往与生活。
很快,这成为老师们的行动指南——
学生作业潦草,班主任李心怡家访时,了解到她家里开了炒饭馆。孩子妈妈难为情地说,“家里条件就这样,幸亏孩子懂事,每天帮家里削土豆……”
从此,李心怡常常特意路过学生家,有时辅导孩子的作业,有时和家长聊聊孩子的进步。
教师朱毅聃班上的小轩(化名)不爱说话,优势不明显。一次,朱毅聃到理发店剪头发,正好看见店里忙碌的小轩。她立即对身为理发师的轩爸说:“我过来就是想办张卡!”
于是,她每个月借着理发的机会看望小轩。“我发现小轩上课举手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在学校也越来越活泼了。”
这些故事带动了学校的更多老师,他们有意识地坐吴爸爸的网约车,到华妈妈的摊位上买菜,请刘爸爸来学校修理草坪……老师与家长的互动越来越多,家长对学校的参与感也越来越强。
每一个特殊孩子,都有一个专属肩膀
学校有40多名特殊孩子,李伶建议大家称他们为“小宝”。“他们只是在等待长大,但也是珍贵的个体。”
学校为每一个“小宝”建立了档案,并制定了中层干部认领、班主任帮扶、全体教师关爱、医学专家协同的帮扶体系。
“‘小宝’是班级里的超级VIP。”庞雯老师说,课堂上,只要他举手,答题的机会一定给他;下课了,只要他往厕所走,总有几个同学陪着;午餐时,他爱吃的菜,一定堆满饭盒……
学校还为“小宝”们设置了专门的教育空间。运动场边,就有一间属于自闭症儿童琳琳的小木屋。老师们常常带着琳琳在专属小屋里,一边闻着青草的芳香,一边看书讲故事。
琳琳的父母都是三甲医院的医生,他们说,“学校整洁温馨的环境和老师同学们的关爱,让琳琳非常有安全感。”
学生小晨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行走、奔跑,也没上过幼儿园。大课间时间,班主任张雷请几位同学“护送”,帮助小晨第一次来到操场。
简单的画面,小晨坐在操场边上看得入神。他对张雷说:“老师,我要把操场画下来。”这是小晨主动对老师说的第一句话。
消防演练时,老师们抱起“小宝”后再冲刺;运动会走方队,寻找每一个“小宝”的身影……在李伶的影响下,对“小宝”的爱,融入学校一件件的常规工作,像一道道光,照进了孩子心里。
“这群孩子,很多人的症状有明显改善,这太了不起了!”今年4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医疗办主任廉红梅专程到学校调查询证,希望能总结经验进行推广。
在光谷,靠走不行,要靠奔跑
根据《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2013—2020年)》,7年间,东湖高新区的中小学学校数量从37所骤然增至107所,中小学生数量从2.95万人到14.24万人,增长近4倍。
快速增长,会出现短期的教育资源紧缺。“在光谷,我们就要光速发展,以奔跑的姿态面对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李伶说。
2019年,学校里多是初出茅庐的教师,平均年龄仅24岁,教学经验严重不足。为强化教师队伍,李伶研发了“适才教师专业成长课程体系”,用学术积分激发教师主动成长。
青年教师徐丽珍表示,正是在李伶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克服困难,短短五年,从一名教育新兵成长为校级干部。
东湖高新区正在筹建特殊教育学校。9月4日,作为先行者,光谷十二小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达成医教共建共同体,借助医院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更科学、精准的心理筛查和辅导。
为满足每一位孩子的需求,学校开发了16本校本教材,采用“1+x”特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阅读或射箭之余,自主选择课后服务课程。仅推广一年,家长满意率达100%,学校也成功将徐心诚、宇芷玮两位学生输送至湖北省射箭队。
“有影响力、令人感动,光谷十二小担得起这样的赞誉。”2023年,学校获评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督导专家王才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