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志愿者帮助农户运菜上车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李辉摄
公交车上,菜农们笑逐颜开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潘锡珩摄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
连日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推出的《“卖菜公交”守护民生烟火》系列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社会学界专家表示,一条条“卖菜公交”线路,是连接民生与城市发展的幸福纽带,也是新时代大武汉城市形象的又一个全新注脚。大江大湖大武汉,不仅有着热气腾腾的城市面貌,更有着海纳百川、包容大气的城市品格和都市温情。
1 海内外网友点赞武汉“卖菜公交”
8月1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刊发《武汉有条“卖菜公交”》,报道了武汉市江夏区J202路公交车提前开班,专门送菜农进城卖菜的故事,很快引发全网关注。
新华社、中国日报等媒体纷纷跟进报道,把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到海内外。
中国日报在8月27日的报道中说,这则关于武汉公交“菜篮子专线”助农进城卖菜的报道,展现了武汉一项富有人文关怀的公共服务举措。武汉公交在运营过程中,不断调整班次和时间,以缓解“菜篮子”占用空间多、易引发纠纷的问题,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车体验。司机胡四民的细心服务和耐心态度,让乘客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在这条特殊的公交线路上,农民携带着自家种植的新鲜水果和蔬菜,通过公交车前往城区市场销售,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鲜农产品,又为农民提供了便捷的销售渠道。这样的举措,让城市更显包容,更添温暖。
有海外网友表示,胡四民师傅真是好样的,既开车又当搬运工,应该给他颁发“最佳助农司机”奖!
9月12日至13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继续推出《“卖菜公交”守护民生烟火》系列报道。多路记者凌晨深入田间地头,全程跟踪一担蔬菜的进城之旅,详细记录武汉多个城区多条“卖菜公交”为民服务的故事,通过文图、长短视频等方式进行全媒体报道。
网友“Y豆包妈”留言说:辛勤的汗水,天然的馈赠,我们穿行其中,感受乡村的宁静,体会城市的喧嚣,建立幸福的纽带,公交人,真温暖。
网友枯荷说:真正为人民服务,既为农,也为城,双肩挑,点赞!
网友蓝天白云说:这是公交车桥梁作用的真正体现,菜农和市民都得到了实惠。
网友朴实无华说:我就喜欢这样的公交车,因为它有温度。
这个中秋佳节,“卖菜公交”的司乘人员依然坚守在岗。J202路党员司机胡四民说,节日期间,进城卖菜的农民并没有明显减少。“我们要站好节日这班岗,保证中秋节期间市民菜篮子的丰富供应。”他说。
H85路司机宋程告诉记者,极目新闻的报道发出后,很多人认识了他。一位老先生乘坐他这趟车时问道:“你是凌晨运送菜农的司机吧?”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这位乘客冲他竖起大拇指:“你们很辛苦,很了不起,为你们点赞!”
2 “卖菜公交”彰显城市的温度
鲁迅先生曾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教授尚重生表示,仔细看了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卖菜公交”的系列报道,觉得非常感人。社会中最平凡的每一个人,他们带给我们最多的感动。无论是凌晨起床、星夜劳作的菜农,还是提早上班、驾驶“卖菜公交”的司乘人员,都非常了不起。
尚重生说,卖菜和买菜的问题,是非常典型的民生问题。农民种的菜,怎样顺利销售,都市里的百姓,又如何买到质优价廉的新鲜食材,关系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条条“卖菜公交”线路,有些已经开通许多年,有的是才开通不久,但都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温度。既助力农民增收,又成为连接民生与城市发展的幸福纽带。“这是对新时代武汉城市形象又一个全新的注脚。”尚重生说。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梅志罡教授认为,“卖菜公交”的开通,体现了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卖菜公交”的开通让农民及早把农副产品送进城,有助于农民增收;其次,在城乡人群中间构建起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通道,有效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再次,武汉公交专门为菜农们提前开行的这一趟趟卖菜专线,说明他们关照到了农民这个更需要关爱的群体,同时兼顾了农民和其他通勤乘客各自的需求,这也是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的体现。
极目锐评>>
“卖菜公交”让城乡双向奔赴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评论员 程曼诗
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一筐菜,坐上了“卖菜公交”专线,从郊区到市区,从菜地到餐桌,时间缩短了,班次变多了,车票便宜了,菜农方便了,赢得了各方点赞。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这句民间谚语说的是新鲜蔬菜对身体的重要性。我国是世界上蔬菜种植面积、生产规模、消费数量最大的国家,年产近8亿吨蔬菜。中国人的“蔬菜自由”,由谁来支撑?看似寻常的一蔬一饭,有多少来之不易?无数的新鲜蔬菜源源不断地供应14亿多中国人的菜篮,在溯源这一条条“卖菜公交”线路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点点滴滴,只是这个巨大的产业链极其微小的一环。但其中渗透的勤劳汗水、温暖关怀,以及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所做的种种努力,一次又一次让人振奋、感动。
菜篮虽小,关乎民生。8月份,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5.83元,环比上涨21.7%,同比上涨16.8%。价格波动背后,承载着群众的“急难愁盼”。对于武汉市而言,蔬菜的产区和销区相对分离,几个农业大区的供应量相对较高。一条条“卖菜公交”线路,让郊区“菜筐子”更快对接上市区的“菜篮子”,让菜农能够卖得轻松,让消费者能够买得满意,生动诠释了为民办实事,要实到点子上、实到群众心坎上。
果蔬的新鲜度,不仅取决于采摘的时间,更取决于中途运输的时间。清晨的“卖菜公交”,保障了蔬菜的源头供应,提供了及时的运输方案,缩短了从乡到城的供应时间,完善了物流运输环节的支撑。主动作为的背后是主动担当,从小事着手,在细节上雕琢,让所办的实事与菜农的愿望“合拍”,让办出的效果对得上市民的“胃口”。促调运、保质量、稳价格,“卖菜公交”有利于市场供给充足、菜品种类丰富、价格运行平稳,还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城乡要素自由流动,让老百姓得实惠。
城与乡不是彼此的远方,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体。村里种菜城里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是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拓展农民的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激发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这既是“卖菜公交”的贡献,也是“卖菜公交”的奉献。
“卖菜公交”上菜农们的一张张笑脸,菜摊旁消费者们的一张张笑脸,是最真实的民生。只有“双向奔赴”,才能让美丽乡村驶上快车道,让城市生活升腾起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