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实验室今年牵头或参与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91项,项目经费总额超4亿元,形成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无肌间刺鱼类新品系培育等一批重大成果,多项成果为国内首创。”9月14日,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做客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政在说·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系列访谈,介绍湖北实验室效能提升工程“十大行动”部署实施后取得的成效,整体推进情况及下步考虑。
图为访谈现场
2021年以来,我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湖北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在光电信息、空天科技、生物安全、生物育种等领域集聚优势科研力量,先后组建光谷、珞珈、江夏、洪山等10家湖北实验室。
今年,第一批组建的7家在汉湖北实验室运行已满三年,其他3家湖北实验室也正处于建设的“关键期”。如何对湖北实验室进行考核评估?来听权威解答!
效能提升“十大行动”核心内容
杜耘介绍,效能提升“十大行动”总体目标是:
到2026年,10家湖北实验室全部实现独立化、实体化、高效化运行,每家实验室累计有效知识产权(不包含软件著作权)数量达到50件以上、全职人员达到200人以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亿元以上,每家实验室年均承担省级以上纵向项目(课题)经费达到3000万元以上,年均横向技术研发合同到账金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年均科技成果技术转让合同到账金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
重点任务包括十个方面:
▶实施国家实验室“对标行动”。提出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要求、构建实验室建设标准体系、打造一流战略科技创新平台、融入国家实验室体系等。
▶实施原始创新能力“攀登行动”。提出加强关键领域科研部署、强化战略引领技术攻关、瞄准科学前沿领域、加快未来前瞻技术研发等。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提出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技术短板、支持实验室积极申报各级产业发展项目、开展有组织科研、引导实验室参与产业链链长制专项工作等。
▶实施高端人才团队“集聚行动”。提出通过设立引才专项、深挖校友资源、强化项目牵引、健全人才保障等,加强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
▶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行动”。提出支持青年人才申报项目和创建平台、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加快自主科技人才培养、给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等。
▶实施“北斗七星”式“转化行动”。提出推动科技成果产学研协同转化、探索全链条成果转化新模式等。
▶实施科研基础条件“跃升行动”。提出通过增加科研仪器装备、建设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推动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使用、构建创新要素集聚区等提升实验室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
▶实施实验室联盟“共建行动”。提出组建实验室体系联盟、加强内部组织分工协作、构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等。
▶实施体制机制改革“破茧行动”。提出在人才引进使用、人才评价、项目经费、科技成果等方面实施体制机制改革。
▶实施开放合作创新“融促行动”。提出支持实验室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
效能提升“十大行动”成效初现
杜耘介绍,今年以来,在效能提升“十大行动”的引领下,10家湖北实验室聚势突破、加快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研成果持续涌现
湖北实验室今年牵头或参与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91项,项目经费总额超4亿元,产出34项国际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形成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无肌间刺鱼类新品系培育、车规级 Mini LED光源、高稳定性二维黑磷制备技术等一批重大成果,多项成果为国内首创。
人才团队规模不断壮大
湖北实验室通过单聘双聘、全时全职及承担项目等方式加强人才引育,汇聚院士66位,建成一支3000多人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今年新引进全职单聘人才162人。
成果转化提质增效
湖北实验室聚焦全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发挥牵引带动作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今年新增横向到账项目经费1.9亿元,新孵化和集聚企业80多家。
独立化运行加快探索
九峰山实验室规划建设九峰山科技园,吸引近20家合作企业和初创团队落地;三峡实验室通过成立子公司与行业上下游企业开展研发合作,支撑服务行业发展。
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更加深入
湖北实验室持续加强与国家实验室交流合作,参与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积极融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洪山实验室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襄阳市政府就共建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襄阳玉米试验基地达成合作,三方将围绕玉米种业前沿基础理论研究、重要种质资源鉴定与创制、育种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品种设计等开展深入合作。
杜耘表示,下一步湖北实验室的建设将从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建设能级、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强化服务保障力度五方面着力推进。“希望通过‘十大行动’的引领,助推湖北实验室在未来三年时间里实现科技前沿策源力、高端人才集聚力、科技成果转化力、科研条件支撑力、开放创新协同力的快速提升,更好发挥湖北实验室'主力军'作用,为加快建成科技强国重要战略支点、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