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通城有个退役军人模范群体 “白车侠”:换作谁,他们都不会后退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2日07:30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振求 夏中华 汪洋 通讯员 胡颖 吴滟

“白车侠”杜志军1993年入伍,在部队多次获得嘉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地方参加工作近30年,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岗位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

“在日常工作中,我时刻都在提醒自己是一名党员,一名军人。”10月11日,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杜志军脱口而出。

连日来,杜志军的壮举,在通城县1.1万余名退役军人群体中引发广泛反响。

2021年,通城成立退役军人协会,发展会员300多人,编成23个班,成立6支小分队,常态化开展红色宣讲、志愿服务、困难帮扶等活动,先后涌现了“学雷锋标兵”“湖北好人”“荆楚楷模”一批典型。

杜志军说:“我是他们中的一员。在当时情况下,换作谁,他们都不会后退。”

“学雷锋标兵”廖成水:每月拿出15天时间做公益

“他勇敢、担当,值得我们学习。”退役老兵廖成水是县退役军人协会志愿服务队队长,得知杜志军壮举,他自采自编短视频,在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转发。“别看老廖75岁了,手机玩得很溜。”说起廖成水,杜志军也竖起大拇指。

廖成水家住通城县五里镇五里牌社区,曾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2012年退休后,他承包下一个园艺场,专心做起公益。

园艺场剪下的枯枝,他租拖拉机运给困难户做柴火。为方便送柴火和做公益活动时拉物资,他又花8万元购买了一辆皮卡车。隽水镇宝塔社区60多岁的养蜂人王爹爹养了三四十箱蜂,每年春、秋、冬三季需要转场,廖成水的皮卡车就成了他转运蜂箱的专车,这一送就是十余年。

发现小区里杂草丛生,卫生无人打理。廖成水二话不说,买来割草机、手推车和扫帚等,每天义务清扫院落。这些年,他扫坏了100多把扫帚,用坏了2辆手推车、1台割草机,清除杂草10余吨,清扫其他垃圾20余吨。

廖成水是个大忙人。每月拿出15天时间和一大半退休金来做公益,廖成水先后被评为通城县“优秀志愿者”、咸宁市“学雷锋标兵”。

“我父亲40多岁还单身一人,到1950年才成家,是新中国给了我父亲新生;在抗美援越战场上,一发炮弹落地爆炸,身旁的老兵掩护我,自己牺牲了。人家连命都可以给我,我怎么能不好好回报社会呢?”说起做公益的初心,廖成水神情坚定。

“湖北好人”徐厚来:为战友尽孝40年

“你还在职,平常见面次数不多。这一次,我看报道,你真是做得好,冷静处置,避免了一场重大交通事故。”10月10日上午,通城县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组团看望杜志军,徐厚来也去了。

“您更不容易!”杜志军很早就知道,协会老兵宣讲队里,有个“湖北好人”徐厚来,曾为战友尽孝40年。

徐厚来1960年出生在通城县大坪乡下畈村,1978年2月份参军。入伍不久就被分配到营部通讯班,成为一名无线电报话员。1979年2月份,徐厚来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背着步话机传递战况信息,三次负伤,坚持不下火线,被授予二等战功。

那一年,在一次战役中,同年入伍的老乡、战友徐天明光荣牺牲。徐天明的父亲在儿子牺牲后因悲伤过度,突发脑出血去世,徐天明的母亲黎玉梅放不下对儿子的思念,整日以泪洗面。

1981年徐厚来退伍。回乡那天,徐厚来第一个进的不是自家门,而是烈士徐天明的家门。此后,徐厚来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每隔一段时间就捎上水果、点心去看望黎玉梅。

40年来,徐厚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黎玉梅的生活。带她看病,帮她买药,隔三岔五去看望她。老人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如厕困难。徐厚来便把原本建在屋外的厕所,移建到室内,并将室内卫生间打理得干干净净。

2020年6月13日,烈士母亲黎玉梅老人因病去世,享年88岁,徐厚来亲手为其料理后事。在送别黎玉梅老人时,她的家人们紧紧握住徐厚来的手。

徐厚来几十年如一日照顾老人的佳话在社会上广为传颂,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并荣获“湖北好人”等荣誉称号。“我将继续发扬‘好人精神’,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坚持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徐厚来说。

“荆楚楷模”郑卫平:带出一个“明星村”

“他是我们退役军人的骄傲,看到杜志军的相关报道后,我第一时间点赞并转发朋友圈。”正在外出差开会的退役老兵郑卫平说。

这是典型的“英雄惜英雄”。郑卫平,一个从通城麦市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曾在军营中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党员。在部队服役14年后,转业到咸宁市委政法委工作。

2016年,时任咸宁市社会管理网格服务中心主任、市委政法委工会主席的郑卫平来到通城,担任咸宁市驻通城精准扶贫工作团团长兼望湖村第一书记。

“望湖村遍地都是宝,村民睡在金山上,讨饭吃。”郑卫平刚到望湖村驻村时,发现鞋上沾满黑土,甩也甩不掉。他拿到省里一化验,是富硒土,含量还蛮高。于是,他山上山下跑了一个星期,摸清村里的资源家底后,一脸兴奋,村里具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红色旅游业、休闲观光业的资源优势。

接下来几年,郑卫平利用国家的好政策和自己的人脉资源,为村里争项目、争资金,为贫困户出点子、办实事。

因家境困难、妻子残疾,村民万利生脱贫信心和动力不足。郑卫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给他家送来猪仔、鸡仔,指导他养猪养鸡,并安排他就近在基地务工,日子很快有了转机。“郑书记是真心来帮我们的,我们自己也要努力。”万利生重拾生活信心。

如今,望湖村已从过去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村集体收入为零的省级贫困村,蝶变成人均收入超2万元、村集体收入超30万元的“明星村”。

郑卫平先后获得“荆楚楷模”“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咸宁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肖梦吟】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