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郭蕾 通讯员 甘霖)对乡村留守老人而言,买菜难、做饭难、吃饭难,是困扰他们的大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竹溪鄂坪乡唐家畈村利用共同缔造理念,积极探索多方协力机制,在共同缔造试点工作组的引导下,小组理事会充分发动组内24名青年劳动力开垦菜园、除草施肥,将收获的新鲜蔬菜瓜果无偿送到留守老人的餐桌上。
志愿者在爱心菜园劳作
工作组人员称,“‘爱心菜园’结出邻里互助硕果,解决了村里老人的生活负担,也有助于村里形成了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办法大家想,主意大家拿
据悉,工作组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群众普遍对留守老人数量庞大,日常生活无人料理的问题感到揪心。“别的不说,要是这些老年人顿顿都能有口新鲜的蔬菜吃,就算是解决大问题了”,在全组村民会议上,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这个事作为这次共同缔造试点扩面要办的事项,尽快得以解决。
共同缔造试点扩面群众会
那到底怎么具体把这件事办好呢,参会群众发表了不同意见,有的说大家凑钱给他们购买,有的说这些老人可以自行到自己菜园采摘,但群众呼声最高的解决方案还是在村二组集中安置点附近选中0.3亩无人耕种的土地作为“爱心菜园”,由年轻群众按照24节气轮流充当“园主”,种植管护爱心菜园,收获的蔬菜免费提供给无劳动能力的群众,如有剩余,可以按照“一半给你 一半归我”的办法提供给无偿种植的群众。
事情大家做,家园大家建
说干就干,在小组理事会的大力号召及带头实践下,组内村民召开户院会及院坝会3次,积极宣传引导二组村民参与“爱心菜园”义务种植活动,5名村民小组理事会成员积极发挥示范作用,率先充当“园主”,带头参与义务种植管理。“在村民小组理事会的带动下,二组24名群众踊跃参与“爱心菜园”种植,不仅把荒废的土地合理利用起来,美化村庄环境,收获的蔬菜还能用来解决特殊群众的生活问题,此举也加深了邻里间情感”,理事会人员介绍到。
截至目前,唐家畈村二组共开展“爱心送菜”行动3次,为孤寡残疾和无劳动能力群众送去洋芋、白菜等应季蔬菜300余斤。有限有形的“爱心菜园”正逐步发展为无限无形的,组内群众自觉都将自家的菜园纳入进来,彻底解决了留守孤寡老人吃菜难、无菜慌的问题、
规章大家定,成果大家享
为确保“爱心菜园”能够长久、规范、高效地发挥作用,村民们聚在一起,在为来之不易的成果感到高兴的同时,还积极地制定“爱心菜园”长效运行的“三定”实事办法,并将其写入小组村民公约,即“按需求定面积、按节气定园主、按收获定积分”的工作法,确保爱心菜园长效运营。
村民小组理事会还在“爱心菜园”的基础上打造“科普菜园”,在蔬菜旁树立科普介绍牌标注各种蔬菜的名字、种植方法、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同时,村民小组理事会采用“村校联建”的模式,为鄂坪乡中心学校的学生举办接地气的科普教育活动。
中心学校将爱心菜园作为学生劳动实践课程,学生们正在菜园劳动
“爱心菜园”的瓜果日益繁盛,村民因建设“爱心菜园”而激发的共同参与的热情日益高涨,邻里之间的感情日益融洽。“有话敞开说,有事商量办,办法大家想,主意大家拿,事情大家做,家园大家建”是共同缔造试点扩面工作在村级实践的主线。“爱心菜园”的实施重点正是共同参与、共同决策、共同管理,让每一个村民都能成为“爱心菜园”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据了解,在“爱心菜园”管护的过程中,村民们不仅是劳动力,更是决策者、规划者和实施者。他们通过集体讨论、协商和合作,共同确定“爱心菜园”的发展方向、种植内容。这种共同参与的方式,不仅增强了村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提高了“爱心菜园”的管护效率和质量,激发群众“邻里互助”的主动性,让社会更具温度,让基层治理更具高度。
报名单位:十堰市竹溪县委社会工作部
【专家点评】
共谋共建共享“爱心菜园” “蔬”写乡村互助风尚
□刘双(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武汉市委讲师团成员)
尊老爱幼是中国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竹溪鄂坪乡唐家畈村为了解决留守老人吃菜难、无菜慌的问题,发扬互助精神,发挥村民会议和小组理事会的作用,集合村民智慧,利用荒废土地开辟“爱心菜园”,动员24名青年轮流当“园主”, 制定“按需求定面积、按节气定园主、按收获定积分”的“三定”实事办法,拓展“村校联建”模式,“蔬”写出一派瓜果繁盛、老人幸福、邻里和谐、共建热情、互助暖心的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