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周桂 何梦雪)10月18日,笔者从荆门市高新区·掇刀区获悉,今年1至8月,荆门高新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84%,占全市比重由年初的50%提升到54.5%。上半年,荆门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
时序更替,奔腾不息。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攀“高”,荆门高新区在全市持续领跑。连日来,笔者深入企业探访,见证科技创新积蓄的新质爆发力。
培育主体,从皓月当空到星月同辉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荆门高新区深入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新物种企业培育计划,推动创新链延链、补链、强链。今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15家,申报注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2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底将突破200家。新增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10家,总数达到38家。
图为亿纬厂区。通讯员供图
在荆门高新区的亿纬锂能研发大楼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发人才聚集在此。亿纬率先推出全新一代MB系列储能产品,并实现46系大圆柱电池量产装车,成立医疗电池事业部,拥有七大医疗电池解决方案,电池电容器再次成功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V圆柱电池18条产线全面达产,每年最多向市场提供15亿只高质量圆柱电池。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质优。凭借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全产业链的成本优势,亿纬锂能及其上下游企业在荆门高新区形成了“电池材料生产—电池电芯制造—废旧电池梯级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为全球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
荆门高新区既有皓月当空,又有繁星点点,在科技创新上形成了星月同辉的良好发展态势。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依靠科技创新闯出无限的可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湖北天腾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装备车间,一排崭新的“庞然大物”整装待发,它们有长长的“手臂”,有“大脑”,可升降仰俯,可自动旋转,用它们的“智慧”征服一座座矿山。
来到机加车间,一个与众不同的装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它的身上多了一个圆柱罐体。副总经理胡家明指着罐体介绍:“这个矿用井下混装炸药装药台车,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装药器控制系统,这项技术创新突破了装药器厂家普遍采用的PLC控制系统,不仅体型小、性能稳定,且更加适用于井下不同的工况环境。”近年来,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8个大类40多个产品,在国内数百家大型矿山企业得到广泛使用,连续多年获得国内同类产品销售排名第一。
图为荆门宏图特种飞行器制造有限公司。通讯员供图
以专精特新之“优” ,谋新质生产力之“进”,企业纷纷亮出创新硬实力。荆门宏图特种飞行器制造有限公司“低压液化气体储运压力容器”被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公司主导、参与17项国家、行业或团体标准的编制。其液化气体罐车连续40余年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球罐工程业务连续8年市场占有率第一。吉和昌新材料(荆门)有限公司聚集资金、人才投入研发,从表面处理产品向锂电材料和光伏材料转型,2022年以来,每年的业务量以30%的速度增长,锂电材料和光伏材料在公司的占比达到70%,今年入选湖北省第六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目前,全区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占全市46.9%,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8家,占全市26.7%。拥有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2个,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和企业29家。
转化成果,从书架样品到货架产品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书架”到“货架”,是当下众多行业发展遇到的关键“瓶颈”,也是凝聚合力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密钥”。
湖北固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光引发剂是紫外光固化行业的关键原材料。目前,公司正在进行12000吨/年苯基磷化物生产线工艺优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固润科技技术副总经理焦红军告诉记者,苯基磷化物是光引发剂的上游原材料,固润科技自主开发了绿色环保的无催化苯基磷化物合成工艺。“这项独家工艺被省科技厅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家重点支持项目,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研发成果的基础上,公司已经建成了2500吨/年苯基磷化物生产线,又新建了12000吨苯基磷化物一期生产线,不仅满足自己生产,还可以对外供应原材料。” 焦红军自豪地说。
在湖北美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公司生产的装配式磷石膏渗滤液装备,看起来就像一套大型“净水器”。“这套装置最大的优势是打破了传统的大土建方式,我们根据磷化工企业的需求在车间定制好并完成组装,直接运到磷化工企业安装,就可以处理污水,并实时监测运营。这样可以节约50%的投资,处理效率提高了60%。” 美辰环保办公室主任徐丽萍表示。
美辰环保在膜的研发与生产上攻克了“卡脖子”技术,研发的“胶体系预处理型三膜法高磷废水智能处理装备”应用于“装配式磷石膏渗滤液处理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被省科技厅纳入“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
走访中谈到这些科技创新,企业无一例外地讲到了成果转化。固润科技、美辰环保等企业的很多创新成果脱胎于校企联合实验室。目前,荆门高新区企业已与北大、清华、华科、武大等48个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44家,培育技术转移及中试研究机构8家,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样品转化为货架产品。
固润科技研究院院长邓宇飞博士对科技成果转化深有感触。“公司建设了固润科技研究院,形成了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的创新基地。研究院与合作的教授对接研发成果,进行试验、开发,建立检测标准。再进行中试放大验证,完善工艺。”他说:“产品在生产和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也会反馈到实验室进行研发。这是一个供需对接的双车道。研究院起到了连接实验室、车间、市场的桥梁作用,目前已有十几种新产品转化落地。”
“荆门高新区构建了贯通研发、中试、产业化的全链条成果转化组织体系,制定了需求清单、供给清单、应用清单,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火炬统计中心主任李娟介绍。今年1至8月,全区转化重大科技成果49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44.19亿元,较上年同期实现翻番。
协同创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攻关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产业链、政策链融合。荆门高新区推动市场主体由“单兵作战”转向“抱团发展”,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集聚要素协同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今年,荆门高新区积极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实施“招硕引博”计划,加强政校企人才对接。
荆门高新区通过“项目实施招才、平台建设引才、评选工程育才、交流合作聚才、科技服务用才”等方式,构建创新“生态圈”,2支研发团队被评为2023年湖北省“楚天英才计划”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开展“百名教授荆彩行”“百家团队荆来揭”等产学研对接活动,35名专家教授深入企业把脉问诊、结对帮扶,有效帮助企业化解技术难题。27名“科技副总”分批到中小微企业走马上任,成为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936名科研助理进入企业大显身手。
精准对接需求,抱团攻关技术。荆门高新区推进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创新矩阵,用好天网平台,打造地网服务体系,统筹科创平台、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中介公司,组建服务驿站,开展对接活动。截至目前,入驻企业221家,发布需求131项,47项需求成功对接。4家企业入驻武汉离岸创新中心。
图为科技助力 金融赋能——银企对接活动。通讯员供图
人才支撑创新,真金白银支持创新。荆门高新区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推进“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落地,实施企业科技创新积分制,累计对接科创企业46家,成功授信20家,贷款金额21.5亿元,9家企业入列全市首批创新积分20强。今年,30家企业参加2024年荆门市科技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银企对接活动,6家企业与银行进行现场签约,金额达6500万元。
协同创新,需要人才、资金,需要市场空间。荆门高新区做实产销对接平台,引导工业企业入驻,让创新成果拥有更广阔的空间。截至目前,全区已有99家企业入驻产销对接平台,发布产品信息390条。
图为天腾生产的非煤矿山井下辅助装备。张文 摄
荆门市拓达科技有限公司被工信部评为“环保装备制造业(大气治理)规范条件”企业,成为湖北省第一家获此殊荣的环保装备制造企业。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公司与20家企业成立了“荆门市表面防腐与前处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期为航特装备、福耀玻璃、中集宏图、天腾重机等企业提供废气、废水环保处理服务,与荆门市化工循环产业园签订了园区环保管家服务协议。
序章灿烂,未来可期。瞄准科技创新,不断积蓄新质爆发力,高质量发展就会有不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