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赤壁风骨”何以浩荡千年 刘醒龙谈心中的东坡居士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2日08:25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曹雯 通讯员 郭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10月21日,东坡赤壁下。粗犷豪迈、荡气回肠的诵读声传出,小剧《遇见东坡》尽写苏轼豁达人生。

台下,一位长者静坐聆听、不时拍掌。

在这里,湖北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奖者刘醒龙,与诗神苏轼上演了一场抒情与豪放的古今对话。

当日,“遇见长江·长江文学周”之“大家遇见大家”活动走进黄冈,刘醒龙与黄冈文史专家、东坡文化旅游区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等展开深入对话,还原他心中的“东坡居士”。

对于在黄州出生的刘醒龙而言,苏轼有着特殊意义。“东坡先生,好似家乡的先贤、长辈,引领着我们前行。”

他曾多次提笔,在《赤壁风骨》《安国寺重修记》等文章中写及东坡。

现场,刘醒龙和学生们分享了《安国寺重修记》的开篇首句:“情可千年,人不可千年。”

此处的“情”,何尝不是苏轼历经坎坷人生却活出诗与远方的旷达情怀?

座谈会中,“风骨”这一关键词被反复提及。

东坡其人,虽然已逝近千年,但仍能带给后人无尽慰藉。其中的内核,正是他的气节、风骨。

在《赤壁风骨》的末尾,“鄂东之地,物产中能傲视古今的是人之风骨”一句,深刻阐明了一代赤壁风骨的深远影响。

为何世人偏爱苏东坡?刘醒龙给出了他的答案——

在书案旁,他接连题字“赤壁风骨”“东坡时尚”,赠予故乡黄冈。

黄冈,古称黄州,是“东坡文化”的发祥地。

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黄州是苏东坡的人生低谷,却是他的文学巅峰。

在这里,他写出了753篇(首)诗词歌赋文札作品,写下了著名的“两赋一词”,在黄州耸立了一座光耀千秋的文化丰碑,黄州也成为苏东坡的精神和文化地标。

“文学创作需要‘母本’,是这片滋养我和东坡先生的土地,给了我们灵感。”刘醒龙表示,苏轼蒙冤受,贬躬耕东坡,却仍能怡然自乐,写下豁达的诗篇。

可以说,是黄州成就了苏东坡,苏东坡也赋予了黄州不朽的盛名。

“正是因为他无论是写作、为人,都始终站在大地上,正如黄冈人贤良方正的品质。”刘醒龙认为,苏东坡留下的处事态度,为现代人提供了一方直面困难、过好人生的良药。

【责任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