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左乙辰 通讯员 罗成、陈帅、范国安)“快看!我挖到了好大一颗红薯!”10月23日,大冶市灵乡镇罗桥中心小学62名学生在“方塘田园课堂”里割谷种菜、挖“苕”做粑,忙得不亦乐乎。
犁、耙、石碾……走进农耕文化展览长廊,时间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满满的“怀旧风”让人“穿越”回古代农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
“那时候世世代代靠天吃饭,一旦赶上旱涝灾害,日子就难过了。”老爷爷纪昌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沉重:“在我们那个年代,粮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东西,更是我们活下去的希望。”
“有时收成不好,颗粒无收也是常有的事儿。为了活命,我们只得到处借粮。”老奶奶柯玉莲感慨道。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最好的课堂到田间。孩子们卷起裤腿、拿起农具,置身乡间田野,跟随农民伯伯学习农作物收割、种植要领。
“握住镰刀把儿,斜着往下割,就能又快又好地把稻谷割下来。”在农民伯伯的指导下,孩子们化身“小稻农”,在实践中知农事、学农耕、惜农食,在劳作中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感受农事的艰辛与乐趣,体验祖辈的劳动印记。
“红菜苔是很常见的农作物,但很多人却不了解它的种植过程,今天的劳动实践课让我印象深刻。”在田里“折腾”一番后,学生余子轩收获满满。
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师生们在横幅上集体签名,纷纷表示要将“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的承诺付诸行动。
近年来,大冶市以“传承农耕、田园体验”为主题,按“一人一次田园农耕体验”的倡议,在田园、果园、菜园精心开设农耕体验课堂,深耕“三大”农耕体验课堂,厚植节粮惜食理念,用寓教于乐的劳动实践课,引导孩子们从书本知识走向实践真知,领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谛,种下“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种子。
“明年再来风桥,你会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讲解员明朋满怀期待地说,“我们正在打造农耕文化研学示范基地,到时候便可以体验风车吹谷的乐趣,更加直观地了解粮食的生产加工过程,感受那份最纯粹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