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极目锐评|网友在废品站买到已故女科学家手稿,不期而遇的致敬闪耀奋斗之光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4日16:23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网友@在给冯源写歌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在一处废品站买下一些旧书和手稿,拼凑出其原主人的很多人生特写。后来在网友的建言下,她查出这位已经去世的原主人的真实身份——我国一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女科学家。这位女科学家叫王锐,是从事抗血吸虫病药物研究方面的专家。

记者联系上发帖者冯女士,她说,目前已成功联系上王锐老师籍贯地常州武进区的档案馆,并已将王老师的十几叠手稿及六七本书捐赠给档案馆。“经过档案馆同意,我留下了有王老师可爱签名的书,以及她看的言情小说,我觉得这是她留给我的礼物。”(据10月23日正观新闻)

网友在废品站看到的旧书和手稿(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这实在是一个太适合拍成电影的故事,有着极具故事感的开头,娓娓道来的经过,令人感慨和温暖的结局。

冯女士在买菜时偶然路过一个废品站,被一本不太应该出现在破烂堆里的“红封皮莎士比亚”所吸引,好奇心驱使她走近和翻找,发现了女科学家王锐的手稿,她敏锐地发现,这应该不是普通的记录,而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出于对他人过往成就的珍视,对知识的尊重与敬畏,她将这些“一个人的史书”从尘埃中拾起,并从其中拼凑出一个女科学家发奋求知,投身科研,认真生活,成就理想的一生。

网友整理出的王锐女士的手稿(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从冯女士整理手稿的所见所感中,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出生于1928年的战乱岁月,矢志求学,投身医学,为人类健康福祉奋斗一生的女科学家,穿越岁月烟云,朴实而坚定地走来。

她一生勤于求知,擅长俄语,还学了日语和英语,喜欢阅读,尤爱莎士比亚,也会看漫画和言情小说;她对待学术认真执着,发表过很多论文,一直到暮年还在坚持研究;她热爱专业,也有浪漫可爱的小心思,会在买到的书上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画上一个精巧的结构式符号……她是那么遥远,却又那么切近,那么陌生却又那么熟悉。看到这个故事的人,都会不由得去想象她的样子,她的经历,她走过的岁月荏苒。平实之中见传奇,文字记录下的如烟往事,仿佛徐徐流水流淌过心灵,留下清冽的、隽永的感动。

得益于冯女士的整理和发布,在网友们的传播助力下,王锐女士的身份终于分明。她的确是一名了不起的女科学家,是江苏省药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和奖励。历史上,江苏省曾有血吸虫病肆虐,上千人罹患疾病死亡。王锐女士和她的同行们,当时奋战在防治一线,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突出贡献,真正做到了救死扶伤,护佑生命。

网友找到的王锐女士的生平(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她的名字,或许不像那些明星般家喻户晓,但她的贡献,却如同星辰般璀璨,闪耀于医学的苍穹,为无数人带去了生命的希望。这些珍贵的手稿和资料,是她生命轨迹的印记,也是她留给我们的记忆宝藏。

虽然我们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王锐的遗物流落到了废品站,但相信会有很多很多人,为这些资料的失而复得而庆幸。不只是因为王锐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她的生平和贡献值得被记住。也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无论成就多少,精彩或平淡,赫赫有名还是不为人知,都值得被记录,被记得,被珍惜。再平凡的人,只要认真地生活过,奋斗过,就一定会留下深刻的痕迹,一定会有人理解,有人尊重,有人共鸣。

在这一事件的评论区,很多网友都提及作家史铁生的那句话:“唯有文字能够担当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这句话是如此精确而有力,恰是对这场相遇的最佳诠释,也凸显出书写的力量,记录的意义。王锐女士的手稿,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感受一位科学家的情怀,更激发我们对于生命的敬畏与珍惜。文字,是时间的见证者,是记忆的守护者,它能够跨越时空,连接过去与未来,让生命的故事得以延续。

在庞杂资讯逐渐侵蚀生活的当下,我们或许可以尝试,将生活中琐碎经历和细小感悟,以各种方式记录下来,给记忆一个栖息的空间,为生活描绘生动的脉络。也许,当下所有的困难与坚持、感触和思考,都能在某个时间与另一颗温柔善良的心不期而遇,让人生最本色的光芒,在不经意间照亮彼此的世界。

【责任编辑:肖梦吟】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