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王舒娴 廖逢倩 郭蕾 通讯员 余海龙)武汉市江夏区左接车谷,右连光谷。推动车光产业跨界融合,是江夏区以进固稳、顺势而为的战略谋划。10月29日,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10余名专家齐聚武汉江夏区,开展“车光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区”主题调研。调研组深入江夏庙山光电子信息产业园、武汉鑫威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武汉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一线,看变化、找问题、问需求、提建议,为江夏车光产业跨界融合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车光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区”主题调研于10月29日正式启动
车光融合 孵化“智”造产值
近年来,武汉市江夏区依托原有产业优势,聚合汽车产业与激光、半导体产业,打造“车谷—江夏—光谷”车光产业联动发展带。“开园至今,已经有25家企业入驻园区并进行生产,在库意向洽谈企业有37家,2023年园区一期总产值约14.1亿元。”武汉江夏经济开发集团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亮说道。这些企业在园区的优良环境和专业服务的支持下,正不断取得新的研发成果和市场突破。
调研团走访武汉市江夏经济开发区的庙山光电子信息产业园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建立了产业促进服务体系,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从招商引资到入驻运营、孵化成长的全流程高质量服务。在联合本地数字经济企业的基础上,跨区域整合构建“产学研金服用”六位一体的创新生态圈。“目前,我们研发的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的元器件,技术已走在全球前列。科技转化效率特别高,这背后得益于‘汤逊湖人才十条’的政策保障和江夏区离多个高校距离近的区位优势,这也是我们选择落户江夏的原因。”武汉安湃光电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孙昊骋说道。
目前,园区已联合腾讯、360、华为等省内外8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和相关产业促进机构发起成立了“江夏区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围绕建设光电子信息(数字经济)、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
园区还将创建湖北省第四批特色小镇——中国武汉·数字经济科创小镇项目,推动江夏区车谷光谷一体化、协同化发展,成为集产业居住、消费、文化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园区、街区、社区相融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为江夏区提升产业能级。中国武汉·数字经济科创小镇项目作为湖北省唯一一个入围的数字经济类特色小镇项目,被湖北省发改委推荐为第四批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录。
调研团走访武汉鑫威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新兴光电子行业的高科技企业,武汉鑫威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氮化镓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相关的材料、芯片、封装等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在江夏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武汉鑫威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厂房建设。
武汉鑫威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供图
来到武汉鑫威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展柜里摆放着不同工序下生产出的芯片半成品,其中那块白色,偏透明状的小圆片就是新型材料氮化镓。在这块蓝光外延片的基础之上,再经过多道工序后,就可以形成氮化镓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此前,由于氮化镓激光技术的高壁垒,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少数企业所控制,导致国内企业长期依赖进口。2024年9月,武汉鑫威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性能氮化镓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同时氮化镓半导体激光器芯片产线顺利完成通线试产。此次通线试产的成功,标志着企业在实现国产氮化镓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化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未来,还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为国内外市场提供高性能、可靠的氮化镓半导体激光器产品,助力光电子行业的蓬勃发展。
汽车之于江夏,重若千钧。在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调研团目睹了尖端的生产线。工人们身着专业制服,在严格标准下规范操作。整个生产过程井然有序,既高效又精密。“小零件车间的无人化体现在一些智能运作的项目,从排产到运输到智能打包,在适配的工位,实现人机协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穆大川介绍道。
据了解,博世华域6次追加投资,将研发中心搬到江夏,占全国转向系统18%,另外一家转向系统控制器企业楚冠捷则占19%。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拥有30余条世界先进的生产线,已构成装备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和开发数字化为方向的智能制造数字化发展路径,建成有自动化无人装配产线,厂内全自动智慧物流,机加工智能化“黑灯工厂”等智能制造项目,建设建成华域体系数字化标杆工厂并进一步努力打造武汉智能制造灯塔工厂。2023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0.09亿元。
调研团走访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产业是新兴产业里的“黑马”,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被誉为储能行业内的“黑马”,仅用3年完成从0到1的技术产品破局,已开发40余款电池产品,成为湖北省本土最大的新能源民营企业。此次,调研团走进楚能新能源武汉基地,感受江夏新能源发展的浪潮。
据了解,2021年,楚能新能源成立,宣布进军新能源领域,竞逐锂电赛道。在得知其欲将总部落地华中地区后,江夏区便迅速组建专班开展服务与支持工作。从2022年开始,楚能新能源从江夏研发生产基地出发,两年完成三大生产基地建设,并搭建了完整的锂电池上下游产业链。
调研团走访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面对转型跨界的挑战,楚能在创新上大胆投入。楚能新能源研究院现已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储能电池产品40款,提交新能源锂电相关专利近4000件、商标超500件,完成电科院、船级社、UL、IEC等国内外权威机构相关产品认证超130份。楚能新能源武汉基地以“极速智造”模式,导入MES、ERP等18个数字化生产系统,建立强大的大数据平台,融合5G+、大数据、AI等新技术,打造供应链数字化、生产智能化、全流程制造协同化、管理智慧、超级先进的工业4.0绿色工厂。2023年实现工业产值超20亿元。
产业跨界融合 专家积极建言献策
为更好抢抓武汉都市圈发展机遇,武汉市制定相关文件,强化车、光产业统筹发展。江夏区及时组织编制了《汤逊湖组团(江夏区)空间统筹规划》,制定《江夏区建设车光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区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借势融合“车谷”“光谷”产业资源,促进“车光”联动发展、跨界融合,提升江夏区车光等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
当天下午,“联动促发展 融合赢未来——点燃江夏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车光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区调研座谈会顺利举行。调研团专家通过实地调研、互动交流、出镜建言等多样化的方式,深入了解江夏区“车光”联动发展、跨界融合的实践路径以及规划后,提出了多个有指导借鉴意义的思路办法。
车光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区调研座谈会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王溥在座谈会上表示,此次调研行让他看见了江夏新质生产力的实力,同时,希望通过媒体宣传让更多人看见江夏产业链良好的基础。在调研中,王溥还表示深刻感受到产业发展与城市的关系、居民的关系。他认为江夏有一群优秀企业和产业集群,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产业兴旺带动地区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程华东称,此前对江夏的农业、乡村振兴等方面关注较多,此次通过调研,了解到了江夏智能智造的一面。程华东建议,高校课程加入调研案例等实践内容,能让课程更有说服力、感染力。程华东特别提到,在江夏区看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身影,这从侧面反映出江夏重视引进、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也引发了他对如何培养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的思考,也希望高校学子能多走出校门,参观调研,增长见识。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陈志曾与江夏有过交集,他谈到,江夏区应充分利用位于车谷和光谷之间的地理优势,聚合汽车和光电子信息产业,提速创建车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示范区;将新能源作为新兴产业重点打造,向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加速转型。从重点产业突围,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排头兵。
据悉,今年是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网评团队成立十周年。十年来,一大批江夏“优青”紧跟时事热点,结合江夏发展实践,思考创作,推出了系列优秀的网评作品。今年5月20日,江夏区委组织部联合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推出了“一示范四先行”网络作品征集活动,引起广泛关注,来自全国的参赛作品百花齐放,为江夏高质量发展凝聚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此次调研是征集活动的子活动,来自经济、农业、文化、传播、企业等不同领域专家,深入到江夏车光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区、科技创新转化先行区、“共同缔造”先行区建设一线,调研看变化,交流提良策,互动融资源,合力助推江夏“五区”战略深入实施,期待江夏不断给我们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