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李伟)11月4日,笔者从荆门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获悉,2023年以来,针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损毁等生态环境问题,该局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统筹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实现生态治理与经济效益双赢。
坚持分门别类,有序推进废弃矿山修复。摸清家底,组建专项工作组开展现状调查,准确掌握全市388家废弃矿山基本情况;分步实施,制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980.36公顷治理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年度修复计划;分类推进,根据废弃矿山类型,明确治理措施,坚持人工修复一批、转型利用一批、自然恢复一批。截至目前,已修复完成304家废弃矿山,剩余84家将于2025年完成修复。
建立健全机制,提升废弃矿山修复质效。建立县域一体化推进机制,印发《县域一体化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明确摸清修复底数、落实工作任务、编制实施方案、推进项目实施等内容,为推进修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建立健全“修复+”机制,形成了“生态修复+产业融合”“生态修复+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油茶种植”等一批模式经验,其中荆门碑凹山“近自然山体”、沙洋马良云雾观矿区“500余亩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马河镇三里岗村煤矿“油茶林”等受到各界好评。
用足用活政策,多方争取矿山修复资金。积极策划包装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向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申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4个,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6亿余元,有力保障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其中,联合襄阳市申报的汉江中游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示范项目,计划治理废弃矿山面积1076公顷,总投资5.28亿元;创新修复工作方式,采取政府主导EPC模式、市场化治理模式、争取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等,投资1.2亿元实施了矿山遗址公园、长江干支流废弃露天矿山等一批生态修复项目,取得较好治理成效。
引入社会资本,盘活废弃矿山土地资源。以盘活土地资源为切入口,引进市场主体,利用社会资本开展修复治理。其中,子陵铺镇四坪村马家寨矿山引进西双版纳畅旅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矿坑越野”主题公园,不仅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