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娱乐

托举首都青年文艺人才“向阳生长”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5日14:25 来源: 北京日报

11月3日,2024年度“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青年人才项目系列成果展演主单元在北京市文联老舍剧场举行。16名优秀青年文艺人才的创作项目轮番登台展示精彩片段,交出一份绽放芳华的“青春作业”。

一部部关怀现实的戏剧作品,一支支灵活生动的音乐舞蹈,一段段科技动感的影像片段……彰显着首都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原创力与创新力。近两年来,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北京市文联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串联起文艺界的大艺术家、专家,为青年人提供生长的沃土,托举着北京文艺人才“向阳生长”。

金子里提炼纯金

打造人才孵化器

为落实“着力推动‘做人的工作’与‘推进文艺创作’相贯通”这一文联工作的主责主业,2023年,在市委宣传部的整体部署和指导下,北京市文联启动了“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建设,以精品创作项目和青年人才项目两种方式作为主要抓手,推动文艺创作成果精品转化,聚焦优秀青年文艺创作人才培养,培育首都高质量文艺创作生态。

三年3部精品,10部优秀作品,30名优秀人才,北京市文联定下了坚实目标。2023年,“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青年人才项目推出13位青年文艺人才,黄莺初啼,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业内赢得了广泛关注,全新的孵化模式也受到了广泛好评。2024年,青年人才项目再启动时,项目征集从被动邀约明显转变为艺术家主动谋划和重点推荐,业内精英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升。

看一看2024年青年人才项目的“入营”学员名单,就能发现文艺创作孵化平台含金量之高。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舞剧《五星出东方》主演古丽米娜·麦麦提,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第31届白玉兰戏剧新人奖获得者黄兆函,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编剧、作词、文学撰稿,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编剧徐珺蕊……诸多斩获过国内外知名奖项、国内文艺界最高奖的青年文艺工作者慕名而来,在“入营”之前,大多数学员就已经有了深受观众喜爱的代表作。要知道,这还是青年人才项目在今年把年龄门槛拉高的结果。今年,招募学员的年龄从45岁调整至40岁以下,而最终学员的平均年龄仅为33岁。

“我们坚持着‘金子里面提炼纯金’的理念,把有潜力的青年文艺人才和有精品品相的项目选出来、孵化好、推上去。”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白靖毅一言道出孵化平台的宗旨。

文联,要在“联”上下功夫,北京市文联给自己的定位是——参与者、服务者、陪伴者。在市文联的召集下,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罗怀臻,著名导演甲丁,著名制作人、国家话剧院制作人李东等一大批活跃在文艺领域的高端人才汇聚一堂,为青年人才“保驾护航”。在市文联的组织下,年轻学员通过“青年人才训练营”“名家带徒一对一”、名师课堂、观摩研学等方式,不断拓宽创作理念与格局,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

除提供创作资金支持外,青年人才项目还为孵化对象开展创作、排练和交流提供场地和相应服务,组建高规格创作班底或导师团队助力创作,协助完善创作团队结构,组织开展跨门类艺术家观摩研讨和交流采风,帮助作品细致打磨、提升质量,逐步走到观众面前。

“青春作业”亮相舞台

孵化平台初见成效

春日耕耘,秋日收获。2024年度“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青年人才项目系列成果展演现场,经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的16名学员,在指导老师“一对一”的指导下,把数月以来精心雕琢的成果片段带上舞台,接受专家与学者的检验。

这是一场形式丰富的视听盛宴,歌曲、协奏曲、舞蹈、话剧、实验戏剧、相声剧、影像戏剧、短片电影应有尽有。这是一场多元题材的集中亮相,从汤显祖《临川四梦》展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验戏剧《四梦》,关注社会老龄化和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等现实问题的话剧《乘疯破浪》,呈现西域舞蹈风情、表达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舞蹈剧场《丝路遂翔》片段——《龟兹》,立足北京、包含国际视野和多元音乐元素的歌曲《我在古城遇见你》,还有呈现中华民族坚若磐石的精神信念的舞蹈《韧》,弘扬当代北京精神和时代价值的唢呐协奏曲《朝锣暮鼓》,揭露无良电商故事的短片电影《苹头百姓》,还有讽刺信口开河者的相声剧《消失的电影》……一个个精彩片段轮番登场,饱含着青年文艺工作者的成长、蜕变、创新与潜力,展示了青年人才项目的创作成果,更洋溢着青春文艺人才蕴藏的无限可能。

展演过后,青年文艺工作者们心潮澎湃,激动、欣喜、感激之情汹涌在他们的心中。“真的太感谢北京市文联了!文联的联原来是联动的联,这个联动特别帅气!”刚在舞台上表演完的古丽米娜还没有平复激动的心情,便开始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我带着我的舞蹈剧场《丝路遂翔》报名,没想到能够入选,这是我第一次加入这样细致、周到的孵化平台。”

古丽米娜回想着,从参加培训到集中采风,从聆听专家讲座到选择知名艺术家做导师,在文联的推动与帮助下,一切都进行得那么“丝滑”。“北京舞蹈学院的许锐校长、高度老师,还有甲丁导演,他们平时都那么忙,但只要我们提出要求,哪怕很晚了他们都会认真回复。”在筹备展演时,古丽米娜还记得,导演甲丁特意嘱咐她要注重跨界融合,给她带来很多创作的启发。

对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黄兆函来说,青年人才项目,她向往已久。“2023年这个项目启动时,我身边就有同事和朋友参与,今年启动报名后我立刻报名,可以说是慕名而来。”黄兆函还记得,她刚“入营”时,第一次见到了几十位学员同学。“话剧、音乐、舞蹈、电影等领域应有尽有,都是青年才俊。”

经过多天的学习、观摩、采风以及专家大咖的手把手指导,年轻人们在一起碰撞思路,在交流中点燃艺术的火花。“很多同学一开始的创作构想都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丰富、深刻。”黄兆函说,她自己的作品是关注老年人反诈的现实主义题材,经过专家的指导,黄兆函开始以更宏观的视角看待创作。“我不仅仅在讲我想讲的故事,还要思考如何做出一个带有时代符号的作品,把它放到时代的坐标系中审视。”

说起时代的坐标系,黄兆函一下想到“入营”不久,北京市文联党委书记陈宁跟他们讲的话,“北京市文联一楼的展厅有一面墙,墙上展示的作品都是各个时代的坐标系,她殷切地希望,以后我们的作品都能‘上墙’。”说到这里,黄兆函神色庄重,“我知道我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在孵化平台的帮助下,我们要向着成为一个时代优秀作品的目标不断努力。”

全链条专家托举

为“演艺之都”储备人才

青年学员们作品片段的展演告一段落,自即日起,青年人才项目的剧目作品将陆续在剧场迎来首演,或在线上平台放映播出。在随后的创作与打磨中,北京市文联组织的专家团队将继续为学员们保驾护航,引领年轻人站得更高,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在“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成立之初,北京市文联就成立各文艺门类领军人物组成的北京市文联专家智库,为孵化平台的高起点、高水准运行保驾护航。强大的名家导师阵容在青年人才培养过程中因材施教,不断提升青年文艺人才原创力、创新力。

“名师出高徒”的良好局面已经显现。2023年青年人才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学员刘金妮,在平台得遇伯乐,通过文联智库专家、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的推荐,成功考取上海戏剧学院剧本创作专业博士,成为著名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彦的首位剧作家博士生,实现孵化平台的隐形财富与自身价值并举。

本次展演中,以罗怀臻、甲丁、李东、高度、韩春启为代表的导师团队获得2024年度“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导师证书。2025年度“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创研基地也正式授牌,李东、甲丁、任冬生、陈廖宇、王可然担任基地首席专家。

“我们陪伴这些青年艺术家走了很多路,在这个平台,我们要去聆听,去陪伴,跟以往耳提面命、坐堂会诊式的教学完全不一样。”说起“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罗怀臻感慨颇深,“它创造了一个新的模式,和我参加过的很多非学历培训平台都不一样,这种全链条的、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模式非常少,它创立了一个新的模板。”正是看到了孵化平台的创新所在,只要听到学员有需求,身在上海的罗怀臻二话不说立刻赶往北京,为年轻人带来无私地指导,“今天的文艺创作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需要新一代的文艺工作者来接替,我非常愿意为他们做点什么。”

“‘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是市文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以精品创作和培养青年人才作为目标,构建起高层次专家智库、人才库、作品库、创研基地、合作渠道、宣推渠道六位一体的全链条服务平台。”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说,为擦亮“大戏看北京”名片、助力“演艺之都”建设培育精品力作、储备优秀人才,下一步,市文联还将继续完善平台机制,加强与国家艺术基金、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的沟通衔接,开拓更多更成熟的渠道,帮助青年文艺工作者实现项目落地见效,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为首都的高质量发展加力赋能。(文/韩轩)

【责任编辑:肖梦吟】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