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党建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8日11:27 来源: 光明日报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聚焦这个战略目标,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之中,展现出强大伟力。新征程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任务重大而艰巨,更加彰显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

实践是思想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崭新实践,迫切要求党的文化思想创新发展,以文化实践创新推动文化思想的与时俱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尖锐斗争,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我们的魂脉和根脉。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动向、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必须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共同奋斗。全面深化改革,促使文化生产关系和文化生产力更相适应,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重大课题,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解决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思考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的文化建设实践的思想结晶。

思想是实践之舵,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取得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特点规律,明确指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原则、任务和重点、方法和要求等,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青年一代更加积极向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这一切历史性成就和进展,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真理性和强大引领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新征程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先进理论引导、强大精神动力、牢固文化支撑。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必须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必然要求。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厚植和拓展中国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中华文化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让人民不仅物质富足,而且精神富有。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必须大力巩固国家文化安全,有效防范意识形态风险,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这些都要求更加注重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牢理论根基。

2.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创新实践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必然包括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化,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改革篇”。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表明了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觉。新的文化使命彰显了我们党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担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民族永续发展。完成新的文化使命,关键在改革,要通过改革进一步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守正创新,既坚守文化成果,又推进文化创新,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动力和机制。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从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等方面指明了重点任务,指明了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着力点,反映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特点新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进一步从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等方面,强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和价值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决定》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等举措,从而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决定》提出“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提供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决定》提出“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等,以不断提升文化传播力、文明影响力。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社会主义文化是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文化,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文化建设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新时代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改革发展历程,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主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决定》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而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着眼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凸显了“第二个结合”的战略考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肥沃的土壤。要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决定》提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等,都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举措。

3.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成为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先导。《决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强调了“七个聚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凸显了文化强国建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新征程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思想导航、精神动力、文化环境,探索性强、任务复杂而艰巨,必须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建设文化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加强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文化建设领导管理体制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文化的发展需要借助技术的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和载体。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敏锐观察到全媒体时代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要求“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强调“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决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推进工作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全方位创新,把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贯穿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体现在文化建设领域就是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围绕提高文化原创能力,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快完善有利于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积极营造健康的文化生态、活跃的文化环境,推动形成文化发展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繁荣景象,建成文化强国。

(作者:颜晓峰,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贾方】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