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倾向性问题成为制约部队建设发展的矛盾难题。某单位常年执行任务,驻地相对分散,但部队连续多年保持安全稳定。他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把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增强见事于细、见事于早的洞察力。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倾向性问题也是如此。“海恩法则”警示我们,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往往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倾向性问题具有普遍性、顽固性、复杂性等特点,如任由其发展,就有可能演变成某种或某类重大问题。这就要求各级增强见事于细、见事于早的洞察力,坚持关口前移、抓早抓小,“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夯实安全稳定基础。
高超的洞察力离不开“细功夫”。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倾向性问题往往都有隐患可查、有征兆可循、有苗头可见,都有一个隐匿、发生、发展的过程。部队建设和基层治理中,哪一个环节有疏漏,哪一项工作不落实,都有可能导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被动局面。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有相当一部分事故,是由于那个百分之一甚至百分之零点五里头的零部件出了问题而造成的。预防和纠治倾向性问题必须在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上下功夫,把“补牢”之功用在“亡羊”之前。
高超的洞察力离不开“预见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高低,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能否预判在前、未雨绸缪。如果没有“草摇叶响知鹿过”的敏锐、“松风一起知虎来”的警惕、“窥一斑而知全豹”的预判,见事迟、反应慢,倾向性问题就可能不断叠加、演变、升级,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领导就没有胜利。因此,可以说没有预见就没有一切。”领导干部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到苗头早发现、风险早预警、措施早干预,才能防患于未然、避危于无形、止损于未发。
高超的洞察力离不开“群众观”。深入纠治倾向性问题既是做群众的工作,也是群众做的工作。在丰都一役失去右眼的刘伯承这样感慨:“只要你是为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而战,战争夺去你一只眼睛,群众会给你千万只眼睛;夺去你一只手,群众会还给你千万只手!”提高洞察力,需要认真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官兵发现苗头隐患、化解矛盾纠纷、攻克顽症痼疾,进一步织密防控网络、延伸工作触角,自觉问计于官兵、集智于官兵、求解于官兵,积极构建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标本兼治的大预防格局,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