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党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1日09:49 来源: 光明日报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放在首位。全会突出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新征程上,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党的领导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决定性意义。

1.党的领导是增强战略定力的根本保证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守正创新是改革的本质要求,也是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和重大原则。改革愈进愈深、愈行愈艰,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必须十分清醒,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根本的东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不能动摇。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是党百余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之所以能够从近代的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根本原因就在于在党的领导下探索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正确道路。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没有很强的战略定力是不行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众多领域和许多重大理论实践问题,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系统布局,运用科学的方法推进实施。同时,我们党是面向未来的党,党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建立在宽广深远的战略前瞻基础上,能够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围绕国家长远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相应战略举措。

2.党的领导是强化目标引领的根本保证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目标引领。我们党不仅从战略高度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系统谋划,确保改革始终朝着总目标指引的方向前进,而且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在明晰改革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和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被开除球籍”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到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从二〇二九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始终注重加强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将绘制宏伟蓝图作为把握全局、引领时代的“先手棋”和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的“指南针”。以此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日益明确、战略路径日益清晰、战略规划日益完备,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始终沿着正确道路阔步前行。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直接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乃至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同时,在作出战略规划与科学设计之后,最关键的是在党的领导下抓好改革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党中央一声号令,就能够组织和调动全国各方面力量,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汇聚磅礴力量,为抓好改革落实提供坚强保证。

3.党的领导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根本保证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深厚的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不竭的动力。改革既是党的主张,亦是人民的期盼。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事业的真正主角,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拥护改革,改革才能取得实际成效。

改革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社会活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生不息、创新发展的生命力,犹如滋润万物的水流,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体现为强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改革是释放社会活力的“总阀门”,改革的数量级变化,带来的是活力的几何级增长。党领导人民解决问题、推进改革发展的过程,也是激发社会活力、凝聚改革共识和改革合力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凝聚共识很重要,没有广泛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只有通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筑牢全党全社会共抓改革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才能最大限度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形成齐心协力共抓改革的强大合力。同时,党领导的改革事业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积极参与和真心拥护,才能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

一个忠实代表人民利益的强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正是因为造福人民、依靠人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必须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党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及时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把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4.党的领导是战胜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

改革必定会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和复杂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如何确保改革立场不移、方向不偏,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确认识形势、防范风险、化解危机、应对挑战,确保做到蹄疾步稳,把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结合起来。

党的领导是战胜改革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的可靠保证。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心存忧患、肩扛重担,才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党的领导是“定海神针”。

新征程上,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相互交织,能否打破利益固化藩篱,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直接关系改革大局和成败。面对各种矛盾问题和重大风险挑战时要做到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回首过去,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与危机;面向未来,破解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妥善处理改革内容的确定、改革次序的选择、改革时机的把握,不断提升改革动力、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以完善的制度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化解风险,用改革的方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作者:郝永平 毛 强,均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