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简宏妮 编辑金明大
渭南围绕印刷包装产业链链主企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因地制宜构建传统制造业新生态。
特仑苏牛奶、汇源果汁、心相印纸巾、敖东板蓝根颗粒……这些琳琅满目的饮品、日用品、药品外包装印刷设备几乎都来自于陕西渭南。
陕西渭南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境内黄、渭、洛三河交汇,土地肥沃,自古就以“关中粮仓”闻名,农耕历史悠久。如今,印刷包装产业成为渭南新的城市名片。数据显示,渭南生产的高端凹版印刷机、印刷机械控制系统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70%。
印刷包装产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印刷业“十四五”时期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我国印刷业总产值超过1.5万亿元。中国包装联合会会长李华介绍,2023年全国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8520家,营业收入19673.02亿元,利润总额1042.37亿元,其中,包装印刷5502亿元;包装机械1494亿元。
“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以‘链长制’为抓手,以项目为支撑,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链加速崛起,园区承载支撑有力,以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北人”)为龙头的印刷包装产业成为行业标杆,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凹版印刷装备研发生产基地。”渭南市委书记樊维斌说。
“大象”养成
走进陕西北人印刷机制造车间,宽阔整洁的厂房内,摆放着各式各样已经组装好的印刷机。“这台至睿4.0智能高速凹版印刷机,广泛应用在各类食品、药品、日化等包装的印刷,其印刷色数达到10色,可以更加精准、智能地还原图案色彩,大幅提升了印刷品质。”陕西北人党群工作部部长赵智平说。
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高等级净化精密涂布生产线 传统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因其体量较大,在区域经济总量中占比高,常被形象地称为“大象”,陕西北人就是这样一头“大象”。
渭南“大象”的诞生,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渭南正处于“三线”建设的重要时期。二号信箱、四号信箱、红岭机械厂、秦岭发电厂、西北林机厂……和这些渭南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一样,陕西印刷机器厂也是“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1967年5月,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陕西印刷机器厂正式落户渭南。
建厂伊始,大学毕业的仪秉椿来到渭南,成为陕西印刷机器厂的“建厂元老”之一,与来自太原重型机械厂、青海通用机器厂、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等兄弟单位的600多名建设者,还有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学校的近50名毕业生日夜兼程搞基建。“最难干的活是从渭南老火车站给厂里搬运大型设备,全靠人力。”若干年后,已经退休赋闲的陕西北人党委原书记仪秉椿回忆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大庆精神的鼓舞下,大家克服重重困难,抢着干、拼命干,机器厂1968年基建动工,1971年便建成投产。
投产初期,“大象”存在“发育不良”的问题。1973年底,虽已能成批生产对开切纸机、炼胶机、颚式破碎机等五个品种,但工厂还处在艰难的起步阶段,直到1975年成功试制并批量生产塑料薄膜印刷机,才跌跌撞撞迈出了印刷机械制造的第一步。
由此,“大象”养成,且开始稳步健走。上世纪90年代初期,陕西印刷机器厂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机组式凹版印刷机并走出国门;2003年推出国内首台双收双放凹版印刷机;2013年推出无菌包卫星式柔印压痕打孔机;2020年推出拥有多项自主研发技术的“至睿”系列机组式凹版印刷机……这家后来转改为陕西北人的行业“领头羊”,见证了渭南印刷包装产业的一次次蝶变,也是中国印刷业变革的缩影。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拔节生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拓宽上游研发、下游应用,成为创新的引领者。”李华说。
群“象”共舞
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如何做强做大印刷机械制造领域的“大阵地”?答案便是聚链成群。
近年来,渭南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以链式集群发展破题高质量发展,打破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壁垒,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围绕印刷包装产业链链主企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因地制宜构建传统制造业新生态。
印刷包装产业链是渭南重点发展的20条产业链之一。2024年8月,陕西北人被认定为陕西省出版印刷发行产业链第一批“链主”企业。“作为印刷包装产业链上游企业,我们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联合上下游重点企业及政府、高校等,推动政产学研用结合,打造渭南包装印刷装备产业联盟,引领产业链协同发展。”陕西北人党委副书记习大润说。
在渭南印刷包装产业链上游,渭南科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赛机电”)研发的控制系统扮演着印刷包装设备“大脑”的角色。“我们以印刷包装设备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自主研发的电脑套色控制系统、电子轴控制系统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60%以上。”科赛机电总经理陈亮说。
入驻渭南高新区的陕西高升云印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为印刷包装企业做配套软件平台。对于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定位,该公司CEO杨盼十分明确:“我们正在建设、运营全国印刷包装工业互联网创新技术平台和大数据应用集群,助力渭南打造国家级印刷包装的行业策源地、产业聚集地、科创新高地。”
早在2013年,渭南便开始实施增材制造产业化工作,在渭南高新区建设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构建传统制造业新生态。经过十余年发展,增材制造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培育基地目前也已成为国内一流、中西部地区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增材制造产业发展集聚区。臻诚科技、科赛机电、正奇印刷……100余家印刷装备制造及印刷包装企业选择渭南、落户渭南。截至2023年底,形成了以陕西北人、臻诚科技、科赛机电等龙头企业为主的44家印刷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在渭南,产业集群不断释放出蓬勃的创新动能。目前,印刷包装产业集群内企业先后申请专利536项、授权知识产权1000余项,稳步引领行业前行。
李华认为,从区域发展看,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包装工业总产值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行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地。中西部地区包装工业发展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具有后发优势。目前,渭南市正举全市之力以陕西北人等骨干企业为引领,全力推进包装印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追新逐绿
位于渭河北岸的渭南大东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几名工人正忙着对即将交付的大型凹版印刷机进行最后调试。这款设备是公司按照客户需求量身设计和制造的专业印刷设备,并提供定制专属解决方案。
渭南大东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军介绍:“这台环保水基型油墨凹版印刷机就是为客户量身定制的一台高速节能减排印刷机,为了满足客户严苛的需求,我们采用更先进的设备进行加工,印刷精度达到5丝以内,同时与西安理工大学合作,研发了一套新型的干燥模式,节能减排均达到了客户的需求。”
北人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邦设认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印刷包装行业已经走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
如今,印刷包装这一传统产业的发展早已突破了以往的印象,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深度介入生产的各个环节,“黑灯工厂”、自动流水线、云平台服务不断刷新生产模式。
“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正在为包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多动能。一是绿色转型有实效。绿色标准制定工作有序展开,持续推进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骨干企业致力环保材料、环保装备研发,力求从设计源头到生产环节全面减少碳足迹。二是智改数转在深化。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催生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李华说。
渭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渭南市印刷包装产业链链长王小平说,下一步,渭南将继续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大对印刷包装产业的扶持。通过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加强产学研合作、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举措,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印刷包装产业集群,为渭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