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党建

推动党内监督和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0日16:48 来源: 党建研究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健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全面从严治党成就经验作出的战略部署,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征程,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握好强化政治统领、构建工作格局、聚焦监督重点和完善保障机制等实践要求,推动党内监督和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形成监督合力,释放监督效能。

一、强化政治统领

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对权力的监督。党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做深做实政治监督,增强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一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与西方“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体系不同,中国特色监督体系的最根本特征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走好中国特色监督之路,必须紧紧抓住党的领导这个“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个“魂”,深刻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关于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的要求,加强统筹协调,使党内党外各类监督主体在决策部署指挥、资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运用、成果共享共用等方面,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同向发力、协同高效,推动形成各类监督上下贯通、左右协调、步调一致的“一盘棋”格局。二是坚守政治监督根本定位。政治监督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障,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也是我们党百余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走好中国特色监督之路,必须坚守政治监督定位,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加强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聚焦“国之大者”,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三是发挥党内监督主导作用。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只有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走好中国特色监督之路,必须紧紧抓住党内监督这个“牛鼻子”,把加强和完善党内监督作为重中之重,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一岗双责”。同时,丰富和完善监督方式,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以党内监督引领、统筹和带动其他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

二、构建全方位监督格局

党内监督和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蕴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要建强内核圈、建实中心圈、建好外围圈,推动形成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同闭环的大监督格局。一是建强内核圈,推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四项监督”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的专门监督,其中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是纪检监察监督基本形式,巡视监督是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的重要内容,本质上都是政治监督。“四项监督”相互联系、有机统一,要在坚守各自监督职责前提下,以纪律监督、监察监督为基础,充分发挥派驻监督“探头”作用,有效发挥巡视监督“利剑利器”作用,实现监督职责再强化、监督力量再融合、监督效果再提升,推动“四项监督”机制整合、流程整合、资源整合,确保内核圈发挥引领和主干作用。二是建实中心圈,推动党内监督和其他职能部门监督协同协作。组织、宣传、统战、政法、信访、保密、审计、财会、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等职能部门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专项监督作用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协同协作机制,加强工作统筹,突出职能特点,避免多头监督、重复监督,切实为基层减负。要注重将选人用人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民族宗教政策、扫黑除恶、信访积案和信访突出问题化解,以及审计反馈问题整改、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政府采购和项目招投标等情况纳入监督内容,做深做实部门职能监督,确保中心圈发挥中坚和重要支撑作用。三是建好外围圈,推动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贯通协调。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本质上都把“人民监督权力、人民监督政府”作为根本价值取向。要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尊严、权威。支持人民政协依照章程进行民主监督,重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批评、建议。全面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织密各类监督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外围圈发挥重要监督作用。

三、聚焦监督重点

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破解重点难题,以重点监督带动全面监督。一是聚焦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重点检查被监督党组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情况。检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检查履行职能职责,推进落实重大改革任务,统筹发展与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情况,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二是聚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情况的监督。重点检查被监督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坚持严的基调,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一体推进“三不腐”情况,查找管党治党和政治生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检查落实巡视、审计、财会、统计等监督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查找落实不力、敷衍应付、虚假整改等问题,推动完善制度机制、深化标本兼治。三是聚焦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情况的监督。重点检查被监督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情况,查找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班子团结、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检查选人用人情况,查找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四是聚焦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要深入了解“一把手”在政治忠诚、政治担当、政治责任、政治纪律、政治操守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查找在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依规依法履职用权、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一把手”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下工作生活,切实做到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

四、完善保障机制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促进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高效联动,需要在信息互通、线索移送、协同联动、成果共享等方面,健全完善党内监督和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保障机制。一是完善信息互通机制。建立监督信息日常沟通、线索评估、舆情互通工作平台,发挥信息交换、数据共享、情况综合、分析研判等功能。完善监督前提供政策文件、信访举报等支持,监督中做好情况分析研判、提供专业力量支持,监督后用好成果、加强成效评估机制,形成监督信息流转全链条闭合回路。用好大数据分析工具,打通不同监督主体的“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二是完善线索移送机制。各监督主体明确移送范围、内容、程序,对监督检查、执纪执法、督察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按照规定向有权处置部门移送,主责部门要认真、及时、依法依规处置。要提高线索质量和问题性质认定的准确度,推动问题线索及时全面移送、接收、处置和反馈。三是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各监督主体按照党规党纪、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履行监督责任,坚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原则,加强相近事项的监督联动配合,涉及相关监督主体的监督事项,可协商共同开展监督,切实提高监督实效。涉及多部门多层级、重大复杂问题的监督项目,可以部分或集成运用行政监督、纪律监督、巡视监督、财会检查、统计督察等多种措施,对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执行制度等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四是完善成果共享机制。将各类监督发现的共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提出工作建议,督促加强调查研究和分析研判。对风险隐患突出、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组织监督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揭示问题,着力堵塞漏洞、源头治理、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推动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贯通、成果共享,全面提升监督质效。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行政学院);中共湖北省宜昌市纪委监委〕

来源:《党建研究》2024年第11期

【责任编辑:袁筱】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