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党建

靠水斗水的创业班子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2日10:08 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白手创业,那是艰辛异常。但倘若负债开局,又当如何?在天津市西南郊,就有这样一个创业班子,他们的故事就是从两个多亿负债开始的。

第六埠村,隶属西青区辛口镇,村民世代依河而居,靠水谋生,又为水所困。从困难村到示范村,村党委班子硬是凭着一股子拼劲儿,用七年时间,把深陷困顿的村庄拉出泥淖,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而这仅是众多成绩之一。

起步

“心里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把村子搞好”

郝庆水是第六埠村的带头人,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以前自己办企业。2018年换届时,他回村担任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咱自己做买卖挣钱,日子越过越顺当,非回村里干嘛?”家人对他的选择并不支持。那时的村子,债务沉重,环境脏乱,是个实打实的烂摊子。然而,这没有动摇郝庆水的想法。

20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蓬勃兴起,第六埠村一度拥有20余家集体企业,跻身全国百强村。然而,好景不长,内外因素叠加,10余年间,企业纷纷倒闭。村集体背上沉重的债务,村子成了市级帮扶困难村。

以郝庆水为班长的村党委一班人,见证了第六埠村从富裕村滑落到困难村的痛苦历程,那种鲜明的对比与落差,让他们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火,用郝庆水的话来说,“心里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把村子搞好”。

跟郝庆水一起搭班子的,不乏敢闯敢干的创业者。他们在时代洪流中,闯出了自己的路子,也希望带着乡亲们拼一把。然而,村里境况比想象中还要难:债台高筑,入不敷出,难以为继。

咋办?抓产业!

2018年起,第六埠村搞起了书记项目,首选荒滩改造。

第六埠村地处三河交汇处,子牙河、大清河、独流减河环抱村庄,独成一景。但好风景却没带来好“钱景”。

以南北流向的子牙河为界,村子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位于东淀蓄滞洪区,十年九涝,其中大清河南有1000亩地,基本处于撂荒状态。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对第六埠村这个新班子而言,这火烧起来可不容易。“发愁的时候,我就到这块荒地上溜达溜达,想想村里发展的路子该怎么走。”郝庆水说。

有一天,他瞅着这片荒地,突然想起村里老人讲,以前的第六埠村曾是鱼米之乡。想到这里,他立马把班子成员叫到地头,提议把千亩荒滩从村民手里流转过来,统一由村集体改造成水稻田。

“最初,我们班子成员都不相信能成功。后来,经过反复的论证,决定闯一闯。”村党委副书记倪国志说。

说干就干!班子成员齐上阵,挖渠、筑堤、平地,引进稻种,先试种200亩。稻子种下后,他们个个晒成了黑炭。

首站告捷后,第二年扩大规模,种了1000亩,并套养了河蟹,为村集体创收200余万元,每家每户都分到了稻米和河蟹。乡亲们的笑容,既是赞赏,更是对村庄持续向好的期待。

新班子上任后,还干了一件大事——整治私搭乱建。这个问题是村里的老大难,但仅用了10天,就全部顺利拆除,没有一起纠纷。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攻克难题的秘诀就是,党员干部带头!郝庆水先带头拆了自家的,然后是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大伙儿一看动了真格,纷纷行动起来。随后,建广场、搞户厕改革、建雨污管网,美丽乡村的雏形开始显现。

布局

“搞项目不能瞎扑棱,有把握才能投”

在离村委会不远处的一个十字路口,静静矗立的六福商厦诉说着村子往日的辉煌。现在,大楼除了一层出租,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

“搞项目不能瞎扑棱,有把握才能投。”经过这座商厦时,郝庆水谈起他的发展观:“如果用作招商,这座大楼能带来大把收益,但发展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做好规划。”

2019年的一天,村党委一班人沿着千亩稻蟹基地检查周期性生长情况,看着眼前绿油油的一片,一位班子成员感慨道:“这一趟下来,像走了一次长征。”

一个大胆的想法由此产生——围绕基地开发“重走长征路”项目,打造红色主题拓展活动项目。经过反复研究,村党委最终敲定了这个方案。

没有家底,凡事要自力更生。与稻田项目不同的是,这次除了村干部,参与建设的还有村里的党员、村民代表、志愿者,热心的村民也来了不少。当年7月,这个项目正式接待游客,增加了不少人气。

书记项目年年有,一步一台阶!

2020年,生态六埠景区建设项目;2021年,南泥湾研学基地建设项目;2022年,“绿+红+农”产业发展项目;2023年,“清水河”水镇项目……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第六埠村的创业长征路一直秉承着这个理念。

“每个项目都立足村子现有资源。”在刚刚收获的稻田边,倪国志感慨道,“无论是蔬菜水稻、水镇荷塘,还是红色研学、农事体验,我们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搞开发。”

星光不负赶路人。截至2023年底,全村累计接待团队2000余个,30余万人次前来体验乡村生活,为村集体创收1000余万元。目前,第六埠村已斩获17项国家级和市级荣誉。

逆流

一片泽国面前,挺起不屈的脊梁

时间来到2023年夏天,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东淀蓄滞洪区即将紧急启用,届时,村子西部将是一片泽国。

一户不能少,一户不能落!

村里立即成立先锋突击队,村党委带着10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开始了与洪水的赛跑,提前一天完成群众转移安置,并抢运了一批农资。随后,在子牙河岸边修筑子堤,保证行洪期间堤坝绝对安全。

“一边洪水滔滔,一边党旗飘飘,场面很震撼,也很有力量。”郝庆水说,当时13.6公里的岸堤上,每隔700米设置一段巡堤岗,临时党支部就建在防洪堤坝上,就这样,坚守了40来个日日夜夜。

8月7日晚,子牙河第六埠段右堤出现渗水,镇村干部迅速集结,经过4小时连续奋战,险情被成功处置。那一夜的抢险队伍里,有身先士卒扛起沙包往前冲的镇领导干部,有褪去戎装但风采依旧的退役军人,有从容不迫的老党员,也有一脸稚气的新党员,甚至有闻讯主动赶来的老大姐……

风雨终将过去,生活还要继续。事后统计,本次洪水造成全村1.04万亩土地被淹,其中包括温室大棚2022栋,这几年布局的产业项目几乎全部打了水漂。

“乡亲们接到撤离通知后,都在积极向外转移物资。8月3号中午12点必须要撤离走了,当天上午郝俊强夫妇还在地里收黄瓜,但根本收不完,最后含着眼泪离开了。”如今说起这些,郝庆水还是红了眼眶。

绝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村党委下定决心,要用最快时间把地还给村民。

9月初,蓄滞洪区开始强排,第六埠村用了10天排净,是周围村里最快的。紧接着,村党委带着党员干部,开始清理淤泥和垃圾。“撤离时大伙儿这么支持我们的工作,不能让他们回来看见地里惨不忍睹的样子。”郝庆水说。

重生

携手再起步,不负嘱托和期待

今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第六埠村。当时正值春节前夕,总书记进大棚、走农户,带给村子别样的温暖和力量。

“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第六埠村党委班子记在了心底。

水退一亩、耕进一亩。早在水还没退时,村党委就在商议重建。水退后,在相关部门指导下,村党委带着村民加紧修复棚室,种上速生叶菜,还抢种了1290亩冬小麦。

“快来看看我家种的蔬菜,这是茴香,这是油菜……”来到一处蔬菜大棚内,主人张凤文热情介绍着。洪水中,她家的15个蔬菜大棚全部被淹,好在有灾后补贴,加之村里给上了保险,损失不算太大。

洪水退去两个月后,村里市民小菜园灾后抢种的第一茬蔬菜喜获丰收。随后到来的那个春节,第六埠村向全市供应蔬菜600万斤,日子重回红红火火。

在第六埠村,还有一个特色区域,那就是便民服务大厅,现在这里有一个洋气的名字——创富工坊。

“村里对便民服务大厅进行改造提升,由过去的七八个窗口整合为两个,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节余下来的空间,用于打造展示平台。”创富工坊负责人郝鑫介绍,创富工坊在展示农特产品、开展直播带货的同时,也承接商务合作、开展业务交流。“奋斗的记忆”“乡愁的记忆”等特色打卡区,成为游客驻足参观的热点。

创富工坊的很多点子,是郝鑫和团队成员一起想出来的。团队里不乏返乡大学生,郝鑫就是其中之一。毕业后的郝鑫,一直在外打拼。看到村庄越来越好,又有干事创业平台,她信心满满地回到了村里。

这几年,村党委在后备力量培养上不遗余力,培养方式就是给平台、压担子。张默妍去年大学毕业回村,经过一年历练,如今已经成为多面手,搞直播,当解说员,开观光车……村庄建设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到像张默妍这样的年轻人奔走的身影。

“进班子为了嘛?进来后干个嘛?离开后留下嘛?”这是郝庆水经常对班子成员说的一句话。在各方帮扶下,几年奋斗下来,村里产业多点开花,债务也已悉数还清。

易涝区配置轻资产,重资产向非易涝区转移,涅槃重生后的第六埠村,在发展决策上更加审慎,目标更加清晰。如今,生态六埠景区早已开门营业,各条研学线路陆续恢复,新建的水岸露营基地成绩斐然。在这片诗意田园,更多的创业故事还在继续……(本报记者 马丽莹)

【责任编辑:张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