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者在中国馆标志前拍照留念。 |
现场嘉宾了解中国馆展出的中国特色林业产品。 |
现场嘉宾听取工作人员介绍中国制造智能植树机器人。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任皓宇摄 |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12月2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开幕。大会开幕当天,总面积超过600平方米的中国馆举行开馆仪式,这也是除东道国之外最大的国家主题馆。中国首次在境外对荒漠化防治和“三北”攻坚战进行综合展示宣介,吸引广泛关注。
今年是中国签署《公约》30周年。30年来,中国积极履行《公约》,扎实开展防沙治沙国际合作,开拓“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中国还与同样面临荒漠化问题的中亚、非洲国家分享治沙技术和经验,提供技能培训,为全球南方国家共谋绿色发展注入动力。
“国际社会的行动刻不容缓”
本次大会以“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未来”为主题,重点讨论加快土地修复和提高抗旱能力。各国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及专家学者、企业家等汇聚一堂,共商全球防治荒漠化大计。
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框架下的三大重要环境公约之一,《公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及建立合作机制,在严重受荒漠化和干旱影响的地区防治土地退化,推动可持续发展。本次大会重点关注土地恢复、干旱韧性、可持续发展议程等议题。
《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在开幕式致辞时说,地球正深受土地退化的困扰,加快土地修复成为应对全球挑战的最有效工具之一。通过合作,人们能够扭转土地退化的趋势,建设一个更具抗旱能力的世界。蒂奥表示,COP16的核心议题是土地韧性与缓解干旱,“本次大会将制定重要的抗旱政策,对于全球缓解干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沙特环境、水利和农业大臣阿卜杜勒—拉赫曼·法德利说,全球每年超过30亿人口受土地退化影响,这将进一步加剧地区移民、稳定和安全等问题,“现在到了各国采取集体行动和合作的时候了”。
本次大会将审议《公约2018—2030战略框架》落实进展、《公约》秘书处核心预算,聚焦应对干旱和沙尘暴、土地权属、草原和牧场管理等议题,促成通过研究2030年后土地退化恢复全球目标、将受影响国家范围拓展到所有缔约方、推动干旱议题取得实质性突破等30多项决议。大会还设有土地日、干旱韧性日、农业和粮食日、人民日、治理日、资金日和科技创新日7个专题日,通过部长级对话、高级别对话、技术创新对话、企业论坛、市长论坛等活动凝聚各方共识。
据《公约》秘书处介绍,本次大会采取“谈判路径”和“行动议程”并重的方式,两者相互关联,以期推动正式谈判取得成果并促进相关决策的实施。“谈判路径”重点关注缔约方大会的重要决定和政治宣言,这对于促进土地修复和提升抗旱能力至关重要。“行动议程”则关注缔约方关于土地、韧性和人类福祉的自愿承诺和行动。
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在视频致辞中表示,面对土地退化和干旱带来的严重影响,各方应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土地恢复力度、扩大相关投资,“国际社会的行动刻不容缓!期待各方以COP16为契机,为建设一个和平、繁荣的地球而不懈努力”。
“体现了中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的卓越领导力”
在中国馆展览区,以“跨世纪三北工程 新时代中国实践”为主题的中国荒漠化防治主题展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展览以“三北”工程为主线,通过图文、视频和实物等形式,讲述中国人民艰苦卓绝、久久为功的治沙故事,特别是在科学规划、系统治理、产业融合、示范带动、绿富同兴等方面的经验和案例,向世界传递中国防沙治沙的决心和行动。
“当我看到中国馆展出的中国人民为防治荒漠化所作出努力的图片时,我深受震撼,这体现了中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的卓越领导力。”《公约》副执行秘书穆里罗说,强大的领导力、高效的决策,地方政府与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传统方法与创新技术的融合统一,这些促成了中国在防治荒漠化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中国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让大家更好地看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也将成为各方加强经验交流及寻求合作的良好平台。”穆里罗说。
“中国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超过50%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穆里罗表示,“中国一直积极履行《公约》。中国在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典范,有助于我们更好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12月4日,中国馆举办以“推动生态脆弱区绿富同兴,探索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路径”为主题的首场边会,向全球介绍荒漠化防治的“宁夏经验”。
宁夏示范推广了刷状网绳、蓝藻沙结皮、高效植苗等一批治理成本低的新技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林业司司长吴志民在会上说,中国的“绿色长城”建设总结出多种技术模型,可以分享给面临类似问题和挑战的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
《公约》秘书处创新处处长约翰斯·卡里卡在会上发言说,《公约》秘书处与宁夏共建的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已成为分享实践、推动研究和加强能力建设的宝贵平台,这是真正的南南合作典范。
“中国荒漠化治理为世界提供了经验借鉴”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持续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推动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荒漠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防沙治沙国际典范,为全球防沙治沙进程作出了贡献。
COP16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鸥表示,中国加入《公约》30年来,认真履行《公约》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治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成立了中阿、中蒙荒漠化防治中心,在蒙古国、中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建立示范基地,加强技术培训和经验分享,提高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防治能力和水平。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分享技术、交流经验,为实现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和“G20土地退化倡议”远景目标、遏制土地荒漠化、建设美丽宜居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程为我们展示了大规模荒漠化防治和土地恢复项目所能带来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中国荒漠化治理为世界提供了经验借鉴。”沙特环境、水利和农业部副大臣奥萨马·法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沙特的“绿色沙特”倡议和中国的“三北”工程等标志性项目发展目标高度一致,沙中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土地恢复等方面面临共同挑战和机遇,期待沙中加强对话交流,为全球共同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去年我到访了库布其沙漠,感受到那里显著改善的生态环境,看到了壮观的‘绿色长城’,中国荒漠化防治成就让人印象深刻。”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环境与气候监测司司长马哈茂德·法塔赫拉告诉本报记者,去年8月,阿中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揭牌并启动首批合作项目,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将在荒漠化防治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中国在防治荒漠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有效帮助有需要的国家在抵御干旱影响、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方面实现更大进步,促进合作共赢。”法塔赫拉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相关负责人查尔斯·卡兰格瓦多次到访中国,高度赞赏中国在荒漠化综合防治及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中国荒漠化综合防治成效有目共睹,同时中国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推动能源转型,展现出强大的引领力。”卡兰格瓦对本报记者表示,“特别是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与全球南方国家分享技术经验,采取实际行动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本报利雅得12月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07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