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党建

激发“政策加力”和“改革发力”的协同效应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3日10:14 来源: 学习时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政策整体效能。自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开会议统筹部署“政策加力”和“改革发力”组合拳以来,宏观管理部门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诸方面,在有效落实既有存量政策的同时,紧锣密鼓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落地,加力政策对促增长的刺激效果初步显现,市场预期得到明显改善,经营主体的发展信心和发展动力均有所增强,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实施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一般适宜于平抑短期经济波动,推动消费端、投资端边际改善,对稳增长、稳市场、稳预期具有一定的托底作用。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考量,首要的是为了弥补现有存量政策的不足,抵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但要促进经济持续好转,根本还在于充分释放我国经济增长潜能、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因此,政策安排必须统筹当前和长远,兼顾政策激励和执行效能,能够将短期内实施一揽子加力增量政策和中长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激发“政策加力”和“改革发力”的协同效应,为实现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制度保证。

宏观管理部门加力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要实现政策目标最终依靠的还是改革。比如,财政部推出了以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的财政增量政策,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于11月8日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这项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举措,在未来几年将大大缓解地方政府化债压力,有利于地方政府集中精力将更多资源用于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但要切实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预算制度,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真正建立起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再比如,央行和证券监管部门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来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但要提振中国资本市场、让投资者确有回报,还是要完善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基础制度、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等。

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促进一揽子增量政策发挥出最大政策效应,增强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难点,表面上看有经济周期性原因,但本质上还是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需要从改革入手才能靶向施治。比如,宏观管理部门推出一系列扩大消费需求和激发投资需求的刺激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强,但政策效果不十分明显,症结在于诸如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亟待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亟待突破,等等。只有这些作为前置性条件的改革逐步到位,增量政策才能落地显效。

更进一步地看,推出时度效相适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本身也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重要改革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优化各类增量资源配置和存量结构调整,特别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各领域政策目标、工具、力度、时机、节奏的一致性和匹配度。

“改革发力”内嵌于“政策加力”之中,“政策加力”也需要“改革发力”加持。激发二者的协同效应,做到问题导向一致、目标方向一致,政策制定部门就突出了重点、抓住了关键,政策落实部门就心有定数、纲举目张。这样,增量政策“组合拳”就把准了方向、打出了力度,从而发挥出最佳政策效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也将得以充分释放,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可以预期的。

【责任编辑:徐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