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

羌韵悠悠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1日08:26 来源: 经济日报

石纽山下,珉江畔,夜幕轻柔地覆盖在汶川大地上。一片空旷的场地中央,熊熊篝火烈烈燃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羊皮鼓舞正在上演。

只见一群身着绚丽羌族传统服饰的舞者,身上罩着羊皮褂,手中握着羊皮鼓,油亮的鼓身在火光映照下泛出古老而神秘的光泽。“纳吉纳鲁!(羌语,吉祥如意之意)”随着领舞老者一声低沉而悠长的呼喊,舞者们开始尽情舞动,手中的羊皮鼓有节奏地敲响。

每一次击鼓,都伴随着身体有力摆动,或高跳,似要触碰天际;或旋转,仿若与火焰共舞。舞者们的身影在火光中时隐时现,眼神专注而炽热,仿佛透过这篝火与先辈们对话,那羊皮鼓的敲击声,沉闷又激昂,“咚——咚——”,如远古传来的战歌,回荡在山谷之间,诉说着羌族人民的坚韧与勇敢。火焰舔舐着夜空,火星肆意飞溅,与舞者们的热情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动人心弦的绝美画卷。

在这群舞者中,一位小朋友格外引人注目。“大家好,我是小耶格,欢迎大家来到汶川!”小耶格名叫赵余硕,耶格是他的羌族名字。今年4岁的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明星”,作为汶川县最年幼的羊皮鼓舞表演者,他经常跟着家里长辈参加各类文艺非遗文化展演活动,还曾登上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节目,将传统的民族艺术展示给更多人。

一曲舞罢,汶川居民高玉军捧着一坛酒缓步上前。“这是我们汶川独特的‘咂酒’,专门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高玉军说,羌族人民喜欢饮酒,其酒以青稞、大麦、玉米等酿成,封于坛中,饮时启封,插上竹管,众人轮流吸吮,因而也被称为“咂酒”。

千百年来,羌族儿女在汶川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羌族艺术”,跳羊皮鼓舞、饮咂酒,都是羌族人民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表现形式,同样也是羌年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羌族一年一度的传统新年,羌家儿女会举寨团聚、祈福还愿、庆祝丰收。2008年,羌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12月5日,羌年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请获得通过。

“羌年是我们羌族最有代表性、具有鲜明特色的重大节日,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四川省级羌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余正国说,此次羌年转入“人类非遗”,体现了世界对羌年以及相关文化遗产的高度认可,也是一份来自世界对古老羌文化的邀约。

近年来,汶川大力发展文旅产业,通过举办羌年庆典、羌族歌舞表演、羌绣展示等一系列活动,推动羌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经济发展。

随着晚会渐进尾声,悠扬的羌笛缓缓奏起。笛音起初婉转低回,像在讲述羌族古老的传说,渐渐又变得高亢激昂,恰似羌族人民在欢庆节日时的豪迈奔放。这一刻,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有跳跃的火苗像是听懂了这来自远古的呼唤,舞得更加起劲;山谷间的风也好似受到感召,轻轻吹过,带着笛音传向远方。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姚亚宁)

【责任编辑:贾方】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