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雷山县创新“123”工作法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2日09:37 来源: 贵州日报

描绘“诗与田园”新图景

——雷山县创新“123”工作法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经营民宿两个年头,南猛村村民文振英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她感慨:“村里基础设施越来越好,邻里乡亲一团和气,我们谋发展的精气神越来越足。”

南猛村位于黔东南州雷山县郎德镇,这是一个美丽的苗族村寨,近些年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特色民居错落有致、层层梯田线条分明,蜡染、酿酒、芦笙制作等文化体验令人陶醉。

以文明新风为“笔”,更好描绘“诗与田园”新图景,雷山县没少下硬功夫。

近年来,雷山县充分发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的杠杆效应,将文明创建元素融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扎实推动文明创建与基层治理、民生实事深入结合,带动城景融合、城乡融合、软硬件融合,形成撬动“一个杠杆”,深耕“两个结合”,带动“三个融合”的“123”工作法,全面提升环境卫生水平,赋能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木方立四边”曾是黔东南州农村传统旱厕的真实写照,是长期影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顽疾”,也是“劝退”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

南猛村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先后投入290万元资金攻坚整村地下管网建设。

“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探索出了‘积分制’治理方式。”南猛村第一书记王越说,南猛村制定村民贡献度积分管理办法,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设定了6类28项积分内容,通过积分制奖励机制,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积极性。“通过积分管理,与之前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好与不好一个样区分开来,大家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村民的心聚到了一起,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很顺利。”

雷山县切实将“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以“让游客能走村串寨,万客能进万家,万家能迎万客”的“三能工程”为总抓手,将文明创建活动与基层治理和民生实事相结合,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解决好困扰基层的“干部在干,群众在看”问题。

同时,雷山立足以文化旅游业为主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县域经济特征,进一步拓展文明建设赋能城景融合、城乡融合、软硬件融合新路径。

城景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通过“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优化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设施,积极融入省“小车小团”“支支串飞”产品体系;优化提升全县旅游景区、演艺门票“一票通”联票机制,着力推动区域联动、全域发展,破解“西江热,县城及周边冷”难题。统计数据显示,1至11月全县接待游客1257.34万人次,同比增长23.77%。其中西江景区接待游客514.87万人次,占全县游客接待人数40.9%,县城及周边游客接待人数占比达59.1%。

城乡融合,盘活存量资源。积极探索制定新型城镇化、房屋去库存、民宿产业集群化联动发展机制,目前,通过流转房屋等方式发展及屋、农舍精品民宿等18家,带动30人就地就业,促进农户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软硬件融合,推动旅游服务提质升级。“软件”提质方面,雷山完成原生态歌舞、“长桌宴”“高山流水”等21项文化展演布局,精心打造了茶文旅、嘎歌古巷等一批主题文化街,有效盘活大塘演艺《仰欧桑》大型实景苗族歌舞诗剧。“硬件”升级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用于西江景区设备更新、基础设施建设、绿化提升打造、主干道巷道卫生治理、消防救援站设备采购等事项。目前,获得项目4个,获批资金8137万元,正积极争取项目3个,拟申请资金1.95亿元,全县共建成并投入使用游客服务中心5个、停车场11个、车位3244个、旅游公厕33座。(记者 余光燕 通讯员 李雪)

【责任编辑:肖梦吟】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