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刘畅、通讯员周佳、杨海垚)作为“百湖之市”,水域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面积的四分之一,破解治水难题一直是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课题。
2024年4月起,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整合水质监测、污染源调查等多方面数据,利用先进的遥感反演、倾斜摄影及数据分析技术,搭建集水质监测、排污监管、问题治理为一体的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对近万个点位“远程制导”。
12月22日,武汉化工园区应急环保中心中控大厅,一片繁忙景象。值守人员全神贯注,各司其职。一张巨大的曲面电子屏幕布满了整座墙体,104个监控点位尽收眼底。
远程鼠标轻点,红框立即框住地图上的点位,排口的视频图像同步实时“跳”出,各类监控数据同步呈现在左边的表格上,一目了然。如果排口或闸门生化指标有变化,超出警戒值,立即会有报警声提醒值守人员,并将消息发送到负责人的手机上,迅速对形势进行自动研判,并给出处置方案。
为了实现一张电子图智能化管理,园区重点将自动监测、闸阀远程自动控制等功能融入园区指挥平台,纳入的自动监测数据既涵盖固定污染源,又涵盖区域环境质量,已接入20个企业水污染监测点位、32个企业大气污染监测点位、6个厂界VOCs监测点位;园区自建2座水质自动监测点位、7套液位监测点位、2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等数据。实现了自动监测全覆盖。
为了全方位采集数据,园区上空有无人机巡逻,80米高的两座瞭望塔上,摄像头360度不停旋转;在每个排口,摄像头和物联网芯片密密麻麻,成为最灵敏的“水下哨兵”。
“智慧监管模式的基础在于精准的数据采集。”执法人员介绍,针对水环境监管和治理工作中水质状况监测、污染负荷估算、污染源头确定等需求,数字平台设置作战地图、污染特征分析、综合分析、预警调度、自动监控、基础数据管理等版块,嫁接多个部门,对接湖泊自动监测点位超过300个,污染源在线废水排放企业306家,入湖排污口基本点位8913个,整合构建起一条完整的水环境和污染状况信息链。
通过对数据的融合分析,将与治水治污有关的数据要素逐一分解,形成一个区域水环境治理的全要素图,作为统筹调度的数据依据。实现统一调度、协同运作、全要素管控,推动区域水环境治理提升工作实现清点、连线、成面。实现问题线上预警、研判、交办、反馈、实时跟踪的全流程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