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找准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的“按钮”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4日07:53 来源: 湖北日报

李雪松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系主任、教授

阅读提要

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果不仅是经济稳定增长,还包括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实现企业有收益、政府有税收、人民有实惠。

推进从“交通枢纽”向“开放枢纽”转变、从“扩大出口”向“产业出海”转变、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巩固拓展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加快形成与战略支点相匹配的综合实力,将积蓄和面临的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访谈嘉宾

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

找准做好经济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

记者:“扎实、坚实、实效、实绩、夯实、走实、抓实、求真务实……”在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实”字贯穿其中。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为什么突出强调一个“实”字?

李雪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必须突出强调一个“实”字。

要有实际绩效,这是经济工作的目标。多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果不仅是经济稳定增长,还包括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实现企业有收益、政府有税收、人民有实惠。

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经济工作的根本。为确保逆周期调节政策的实施效果,更要注重各类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在实际中的系统配合,保持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经济政策及与非经济政策取向的一致性,避免政策间的“合成谬误”,确保政策的精准性与有效性,放大政策实际效应。

要勤于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是经济工作的方法。一切源自实践,一切用实践来检验。做好经济工作要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深入一线调查研究。

要有实干精神,这是做好经济工作应有的作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认清大趋势大逻辑

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如何理解“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这一表述?

李雪松: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向“新”而行、因“质”而进,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履。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认识经济发展大势,认清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这一大趋势大逻辑,不囿于经济的短期波动,不困于一时的得失。

基础稳,主要是经济发展的底盘稳。我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并且素质不断提高的超大规模经济体,拥有巨大的经济体量、市场容量和产业配套能力,内部经济和外向经济可实现良性互动的双循环,这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保证。优势多,主要是我国既有大国经济共有的规模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还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制度优势,这些都决定了我国经济具有较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韧性强,主要是我国企业产业体系完备,经营主体类型多样,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强。我国居民储蓄率高、适应经济波动的能力也较强。这是我国拥有强大抗风险能力的根源所在。潜能大,主要是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是我国拥有更大发展空间的潜力和动力所在。

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看,全年经济增长5%的预期目标有望顺利实现,我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30%;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国家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此外,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等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蓄。

统筹用好各类积极因素

把多件事做成一件事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就全国层面来讲,如何把这些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李雪松:以进促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科学把握“稳”与“进”的辩证关系,把稳中求进体现到工作目标和发展要求上、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些具体目标无一不体现出“稳”的重要性。只有经济稳了,社会才能安定,人民才能安心。

守正创新。守正,就是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创新,就是紧跟时代步伐,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顺应实践发展,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做到守正创新,要在“增”量上下功夫,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以扎实行动促进经济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和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创新金融工具,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实施更高水平的开放政策,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我国经济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实施更大力度的消费政策,加力扩大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等举措,有效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系统集成。统筹用好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等积极因素,把多件事做成一件事,使之转化为发展实绩。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等五个重要关系,强化系统思维,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提高政策整体效能。兼顾当前和长远,既着力解决短期问题,包括稳住楼市股市,稳定预期、激发活力,稳定经济增长,又着眼长远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加快形成与战略支点相匹配的综合实力

将积蓄和面临的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记者:今年以来,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湖北仍然画出了一条持续上扬的奋进曲线,先行指标和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延续了全国领先、大省领跑的良好态势。您认为湖北积蓄和面临着哪些积极因素?又该如何将其转化为湖北发展实绩?

李雪松:湖北是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积蓄和面临的积极因素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重要的枢纽地位。湖北地处我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四通八达,既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又是连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节点。坚实的制造业基础。湖北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创资源。湖北高校林立,人才云集,拥有中央所属科研机构23家、高校132所、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32个,在校大学生近200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居全国第一方阵;国家实验室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8家、湖北实验室10家。多重叠加的经济政策。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两重”“两新”政策见效良好;进出口增长迅速,今年前11个月,全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7%。

湖北应当巩固拓展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加快形成与战略支点相匹配的综合实力,将积蓄和面临的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聚焦改革赋能。深入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国资国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等重点领域改革,构建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机制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健全扩内需与惠民生互促共进机制,完善风险防控、防灾减灾、基层治理等工作机制,更好统筹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统筹发展与安全。

聚焦创新引领。强化高效率科研攻关,做强高能级科创平台,促进高质量成果转化,发展壮大高科技企业,构建高品质创新生态,奋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聚焦产业转型。在向“新”求变、乘“数”腾飞、聚“链”成群、逐“绿”而行上下功夫,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着力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枢纽建设。做强武汉、襄阳、宜荆荆三大都市圈,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推进从“交通枢纽”向“开放枢纽”转变、从“扩大出口”向“产业出海”转变、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打造区域物流中心,进一步提升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战略枢纽功能,加快打造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加速推动多式联运,加快运输结构调整优化,促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挑起与经济大省相匹配的担子

记者:明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湖北作为经济大省,应该挑起什么样的担子?

李雪松: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融合。湖北应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优势,围绕“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聚焦光通信、先进存储器、智能制造、现代中药、品种选育及生物制品研发等高端领域,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围绕重点产业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不断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湖北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统筹到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上来,加强体系化推进。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深化区域合作,有序优化产业布局。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出台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和扩大对外开放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建设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等重大项目,培育建设一批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公共海外仓,更加凸显陆海空三个“丝绸之路”交汇点的枢纽地位。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扛牢粮食生产责任,抓实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挖掘特色产业和多种经营潜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治理,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各项工作。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

推进绿色转型,以“绿水青山”化“金山银山”。全面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修复生态,以“钉钉子”的精神防治污染,以“敢为人先”的气魄推进绿色转型。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构建“荆楚安澜”现代水网,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一库净水永续北送”。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碳市场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抓住保护与发展的“牛鼻子”,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磊 整理)

【责任编辑:李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