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宛如一把钥匙,开启学生对世界万千奥秘的认知之门。而如何更好地传递这门学科的魅力与价值?2024年12月25日,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武汉市)暨湖北省地理学会、湖北省中学地理专业委员会地理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第40期、基于高考评价体系之等级性考试备考(十)活动在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开展。本次研讨活动紧扣“大单元赋能课堂,精设计培育素养”这一主题,通过大单元教学等前沿理念的探讨,挖掘地理学科在素养培育上的无限潜力。
本次活动得到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丁华锋院长的鼎力支持,副院长华林飞和中学教研室伏森泉主任精心擘画顶层设计,为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也是武大附中落实教育部关于促进县域中学发展、发挥部属高校人才优势和附属学校办学优势的指示精神,开展“教研聚云端 托管赋新能”县域中学托管帮扶教研培训第24期活动。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徐海副校长出席本次活动,洪山区地理教研员丁磊全程主持。
活动肇始,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徐海副校长致辞,他诚挚欢迎武汉市高中地理教研员、业界专以及一线教师齐聚武大附中,共享教育经验、共探备考路径、共促教育发展、共筑教育新生态。他介绍武大附中始终秉持“终身教育,多元培养,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办学理念,构建育人体系,打造特色课程,创新管理模式,推动教育改革,培育时代新人。
徐校长认为本次活动聚焦“基于高考评价体系之等级性考试备考”,主题“大单元赋能课堂,精设计培育素养”切中要害。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等级考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关键能力要求攀升。大单元教学打破知识碎片化僵局,以系统思维串联知识脉络,让学生于宏观视角俯瞰地理万象;精心设计教学则如精准导航,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细节,引导学生从知识习得迈向素养沉淀,这与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度契合。
徐校长表示,借研讨之机,武大附中愿与同行携手,共享教学经验,在智慧碰撞中探索备考路径,为学生梦想助力,共同促进教育发展,在育人变革路上稳步迈进,以教育之力为时代发展添砖加瓦,彰显教育者的担当与使命。
随后,武汉大学附属中学的胡月童老师呈现了一节别开生面的高三一轮复习课,该课程基于大单元、大概念理念设计,以“人口迁移”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阿者科村哈尼族人的人口变迁。
在这堂课上,胡月童老师以阿者科哈尼族人的人口变迁为故事主线,将人口与环境问题中的人地协调理念深度融入情境,体现了大概念意识。课堂内容涵盖了阿者科哈尼族人寻根溯源、千年智慧、现代变迁三段历史,展现了人口迁移的丰富内涵、深远影响,也呈现了我国乡村振兴的喜人成果。与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模式不同,胡月童老师的课堂任务线上学生紧密围绕材料自主提出问题并解答,切实落实学生主体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提升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也在自主提问中提升了创新性思维。此外,学生还能从地理事实中提炼升华理论依据,形成大单元、大概念体系,让知识、能力、价值观得以升华。
地理特级教师李艳对这堂课深入点评,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思路。从宏观的教育视野维度俯瞰课堂,胡老师讲述中国乡村振兴故事融入思政元素,于潜移默化中立德树人,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站在专业的地理学人视角审视,高三一轮复习课采用大单元教学,用三个小故事串联人口迁移的关键考点,阐释地理原理,拓展学生思维逻辑,彰显学科系统性与逻辑性。以平视课堂的视角观察,胡老师及武大附中团队精琢内容,题目新颖,激发学生兴趣。以时间为轴将哈尼族发展与地理原理融合,丰富知识与文化底蕴,提升学生参与度和活跃度,使师生如临其境感受历史演进,让这堂课亮点纷呈,极具示范意义。
随后,几位参会老师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微报告。
邹怡臻老师的报告主题是《大单元教学在自然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选取了“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大概念,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课标、教材、学情做了整体的大单元设计,提出了每课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以“外力作用与地貌”为例阐述了一课时教学设计,为自然地理部分的知识重构提出了新的思路。
黄会敏老师的报告主题是《大单元教学在人文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她以“产业区位因素”为例,创设“洪山菜薹的华丽转身、东风汽车产业集群、蜜雪冰城的流量密码”三大区域情境贯穿课堂,保证思维的连贯性,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问题驱动学生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设计社会调查任务,增加生活体验,提高地理实践力。
陈诺老师的报告主题是《大单元教学在区域发展与国家安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她从教学实际困惑出发,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线索,整合选必二和选必三两本教材内容,探索大单元视角在区域发展和国家安全教学中的应用,有机融合地理课程思政与教学体系,切实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张静老师的报告主题是《大单元教学在高三二轮复习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她依据课标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以二轮复习中“陆地水环境”专题复习课为例,设计“陆地水环境”教学案例,探究落实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培养的路径和策略。
四位老师的报告皆紧密围绕课标,内容详实丰富,结合具体生动的事例,设计清晰明确的评价任务,遵循大概念结构巧妙分解教学内容,充分彰显了大单元大概念教学模式的优势,积极开展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切实贯彻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活动最后环节,武汉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地理教研员程远会老师进行深入细致的备考指导,为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一轮复习的大单元教学正当其时。以往地理高考题让师生深感棘手,而大单元教学契合高考考查与命题逻辑,成为破局关键。
胡月童老师的课堂别具一格,通过三个探究环节逐步推进:探究一由教师命题学生作答,探究二转换为学生代表命题学生回答,探究三则进一步深化至学生群体共同命题学生回答。如此这般,从教师的示范引领,过渡到学生的自主模仿,再到全员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得以深入探寻命题人的思路与逻辑。这堂课切实为一轮复习的质量提升与效率优化注入强大动力,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伴随高中地理新课标修订工作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以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等理念被着重强调,其中 “城乡融合” 内容的增加尤为引人注目。今日这堂课以人口迁移为线索,巧妙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并延伸至考卷之中,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大单元既强调大概念、大情境、大主题、大问题、大任务、大尺度、大切口,以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把握宏观脉络;也强调小概念、小情境、小主题、小问题、小任务、小尺度、小切口,从而深入细节。本节课通过大单元教学理念的贯彻,围绕哈尼梯田这一大主题进行重新架构,又巧妙地融入“四素同构”等问题,将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这堂课恰似一剂强劲的思想催化剂,为高三复习课堂注入了崭新的理念与活力,将 “大视野” 与 “小细节” 有机融合于教学实践之中,从根本上变革了教学的理念与模式,为地理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程老师倡议广大一线地理教师应以此为契机,不断强化教学研究意识,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水平,积极加强团队协作与建设,齐心协力推动武汉市地理教学迈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台阶。
本次活动通过课例展示、评课议课、专题报告、专家交流等多元环节的深入开展,老师们对大单元教学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创新应用有了更为清晰、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这将有力地推动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应用大单元教学等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持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武汉市地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助力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地理知识、敏锐地理思维、强烈环保意识和广阔全球视野的新时代优秀学子,共同谱写武汉市地理教育事业的辉煌篇章。
本次活动同时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与数百公里外的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丹江口市第一中学进行了联动。(通讯员程远会、陈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