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利用AI辅助诊断,做宫颈癌筛查 通讯员供图
市民体验吞咽想象脑机接口技术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晨曦 通讯员 杜谨宇 林金国
通过AI辅助,以无创手段对宫颈癌进行筛查,当天就能出结果;通过脑机接口,用“意念”就可以自由控制吃喝……你没听错,这些电影里的“黑科技”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医学科技创新始于临床、立足于临床、发展于临床、服务于临床,是助推医疗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2024年,武汉医疗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打造科创成果展示平台,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武汉市举办了首届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大赛,大赛自5月中旬启动以来,汇集了79个单位的394个项目报名参赛。经过多轮展示,146个项目有望实现落地转换。
1 AI辅助宫颈癌筛查精准高效
32岁的刘女士(化姓)是一位宫颈癌初筛异常的患者,日前她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1科接受了一项宫颈癌筛查测试,医生通过“维纳斯精灵——宫颈无创精准AI辅助诊断系统”在行阴道镜前为她进行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扫描,该系统半小时内便提示刘女士宫颈高度病变,检测花费150元。为了对比检查效果,随后几天,刘女士又进行了传统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提示宫颈低度病变,整个检测下来,刘女士花费近2000元,检测流程约3天。最终,医生根据前者的诊断结果建议其住院行宫颈锥切手术,术后验证刘女士确实为宫颈高度病变,避免了漏诊癌症的发生。
“现在做宫颈癌筛查太方便了,原本需要2到3天才能出结果,现在半小时就可以完成检查。”刘女士感叹道,这套诊断系统将为广大女性患者省下不少时间和费用。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1科主任张燕介绍,该项目是国内首款宫颈非侵入式系统,能无创、精准、高效地实现宫颈病变“即视即诊”,可大幅提升筛查的准确性及病理阅片效率,为医生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智能辅助,帮助女性患者及时排除潜在风险。目前该项目原型机已经生产出来,在湖北省内包括武汉、襄阳、恩施、十堰、荆州等地的5家三甲医院开展临床试验,现已搜集超过3000例数据。
近年来,从武汉市卒中急救地图质控平台、互联网医院建设、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平台等项目中,也可以看到AI正逐步打破时空限制,通过远程医疗、智能导诊、虚拟健康助手等,让医疗服务触手可及,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健康管理水平。
2 脑机接口给患者康复新希望
数字技术是医疗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不断优化的临床诊疗模式也不例外。近年来,脑机接口发展速度和应用潜力不断引发关注,中国“十四五”规划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国家重点前沿科技项目。12月11日,武汉市汉口医院康复医学科杨露团队开发的吞咽想象脑机接口技术从科技创新大赛临床诊疗赛道决赛的32个创新成果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场最高分。该技术通过精准捕捉脑电信号,巧妙刺激吞咽肌肉,为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带来了康复新希望。
记者在现场看到,脑机接口仅有一枚硬币大小,电极片贴在体验者喉部,连接着脑电帽装置,仅需戴上脑电帽,靠大脑想象就可以控制贴在喉部的电极片,从而刺激喉部肌肉让它动起来。“感觉电影里的画面慢慢变成了现实。”市民乔先生在体验这款装置时感叹道。他认为,这款项目如果成功应用,将造福不少生活难以自理的患者。
“很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会有后遗症,包括运动功能障碍、半身不遂、说话不利索等,这些人经过长时间的康复或现有的治疗手段,很难在已有的损伤基础上再做提高。脑机接口技术就能够帮助他们替代缺失的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生活质量。”杨露介绍说,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基础研究,正在武汉市脑功能障碍康复临床研究中心进行临床试验。
3 未来更多项目有望落地转化
过去一年,武汉科技医疗创新成果竞相涌现,除了一部分应用或即将应用于临床之外,还有不少项目处于研发阶段,未来前景值得期待。例如,对于在临床中时常遇到的慢性难愈性创面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兼创伤骨科主任刘国辉希望通过“可注射型高效促愈合水凝胶敷料”来对症治疗。该项目一旦转化成功并进入临床,对于改善糖尿病足、创伤、压疮等疾病引起的难愈性创面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价值,并且可以助力我国在创面修复生物材料的研发技术上实现对国外的“弯道超车”。
武汉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科研创新和转化离不开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努力。为引导各医院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科技、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总量,近年来,武汉市卫健委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指导医疗机构加大人才引培力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激发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武汉市首届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大赛通过“以赛促转”,推动医疗科技创新成果实现落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