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张双双
冬季来临,市民修补毛衣和羽绒服的需求多起来,但时常苦于找不到维修点。在武汉六渡桥三民路织补巷,长期聚集着一批手艺人,专门提供补衣服、修鞋子等便民服务。因为手艺好、收费亲民而受到关注。
织补巷最红火时,聚集了100多位手艺人,至今仍有30余人坚守。这里的师傅多数没有店铺,露天而坐,虽然设备简陋,但手艺都很精湛,最低收费仅5元。有从业40多年的老师傅,不用量体裁衣,一眼便能看出需要修补的长度,穿坏了的貂皮大衣也能改做翻新,改得既合身又看不出修补过的痕迹。这些手艺人用灵活熟练的双手,让一件件破损物品“起死回生”,在一针一线里积攒下良好口碑,吸引不少居民和网友慕名而来。有网友称赞:“老一辈的工匠精神藏在巷子里。”
修拉链、补鞋子、配钥匙……这些“小修小补”的手艺活曾经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声渐渐消失,缝纫铺、换锁铺、修车摊、修鞋摊等服务难觅踪影。有的是因为城市规划改变,“小修小补”没了栖身之所,有的是因为相关需求总量降低、成本增加,从业者有心坚守却无力支撑。虽说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生活用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仍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希望把旧物件修补之后再利用,但在小区附近找不到这些便民摊点,难免会面临诸多不便。
“小修小补”是烟火,也是民生。去年2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让适老化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更加丰富,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武汉、成都等地积极响应,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丰富小修小补、家政便民等服务业态,更好满足市民家门口的生活需求。上海等地还积极探索实施社区服务个体工商户集中登记模式,促进有序经营、规范管理。微信和腾讯地图联合为全国便民修补小店打造专属主题地图,用户在网上就能找到家门口的各类便民修补小店。
看似不起眼的“小修小补”,也是城市生活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下足绣花功夫,精细城市治理,让“小修小补”也有合适的地点“安家”,群众生活会更便利,民生温度会更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