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胜、通讯员连子康、李广)12月26日召开的全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透露,我省引入社会资本168亿元,开展全域国土整治试点项目104个,建设总规模830万亩,项目数量、整治面积、投资额度均居全国前列。
201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办法,把项目建设与乡村振兴、流域综合治理、强县工程、耕地保护、共同缔造等重点工作进行对接,建成一批示范项目,成功探索流域综合治理战略规划和大地规划的具体路径。
近年来,我省注重品质、树立品牌,率先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省自然资源厅联合政策性金融机构和省属平台企业战略协助,构建“政府把方向、银行保资金、企业管建设”的合作机制;率先开展荆门牌楼西河、荆州崇湖等流域型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和孝感高新区、宜都等工业园区型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服务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城镇产业“双集中”;率先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中全面推开共同缔造试点,建设一批小菜园、小广场、小景观、小庭院、小产业,让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累计整治农用地242万亩,增加生态面积24万亩,打造过硬的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湖北品牌”。
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各具特色。鄂州市把矿山生态修复、全域旅游和共同缔造相结合,通过矿山生态修复垦造农田,“废弃矿坑变良田”,产生用地指标1600余亩,建设“十里画廊”旅游示范带,建成岳石洪村休闲旅游示范村。咸宁市在咸安区积极开展林耕置换试点,在赤壁市开展流域型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打造典范。孝感市将全域国土整治与乡村振兴、多方面建设融合,构建以朱湖湿地公园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发展区。襄阳市聚焦“优空间、筹资金、兴产业、聚合力”,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保康马桥项目推动“矿区变景区、矿洞变车间”,建成年产300万棒矿洞食用菌基地。当阳市注重做好县域统筹,发动村民“共同缔造”,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目前全省已探索形成了“政银企”合作、流域型整治、共同缔造、产业联盟等特色模式,孝南区朱湖项目、宣恩县椒园项目、应城市杨河项目入选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