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武汉快讯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 AI风起 重塑千行百业 武汉跑出人工智能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8日19:15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郑一鸣)无人驾驶汽车横跨长江,自如变道、停车,丝滑流畅;

机器人在工厂车间挥臂起舞,完成各种复杂精细的操作;

医院里的胶囊胃镜、Pet-CT智能设备,快速精准检查……

在武汉,从工业制造到日常生活,从传统行业到新兴产业,人工智能正以惊人速度来到你我身边,赋能千行百业,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当前,武汉正在把人工智能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新兴产业的重要赛道,扎实推进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

“AI+”赋能千行百业

害怕做胃镜?吞颗“胶囊”就能完成检查。

安翰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翰科技”)自主研发的“胶囊内镜”,外形就如一粒普通的药物胶囊,长约2.5厘米,直径不足1厘米。当受检者吞下胶囊后,胶囊内镜随着胃肠道蠕动前进,安装在胶囊内的高清摄像头以360度旋转拍摄胃肠道内情况。

一例胶囊内镜完成后,往往会产生5万至10万张图片,医生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阅片。安翰科技CEO肖国华介绍,公司创新性地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研发了胶囊内窥镜人工智能辅助阅片软件,可通过AI算法对拍摄的胶囊内镜图片进行整体质量分析,可自动区分重复、无效、低质量图片,并对消化道部位和病灶等进行智能识别标注。

研究显示,该智能阅片软件对消化道阳性图片识别的灵敏度可达95%以上,大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诊断准确率。

“AI+生命健康”深度融合,驶向新蓝海。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业相互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走进TCL空调武汉智能制造基地,人们对未来工厂的多种想象已真实呈现在眼前。

偌大的空间里,上百台机器手臂有条不紊地操作。在工厂“智慧大脑”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机器与人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空调装配的全过程。TCL空调器(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心安介绍,通过运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孪生技术,TCL新工厂实现了大幅质量改善。

在城市交通和自动驾驶领域,人工智能的全面渗透也带来颠覆性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加速演进,其在千行百业、众多领域将产生更多创新应用。”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助理刘昊说,瞄准应用场景落地,武汉人工智能企业将迎来超越想象的发展空间。

武汉在发展人工智能优势明显

全球人工智能风口之下,武汉抢抓机遇,将人工智能产业链纳入“965”产业体系的规划中,明确其作为六大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人工智能要发展,离不开算力这个“发动机”。

2020年,武汉率先启动算力基建建设。目前,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均已建成投用,武汉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双中心”城市之一,算力水平全国领先。

在武汉“两大中心”的支持下,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出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全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它除了读懂图文外,还能“看懂”来自现实世界的影像数据、力触觉、工业传感信号等物联数据,可以像“人”一样综合运用多种信号进行思考。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共同打造的大型社会模拟器1.0版本是全球首个社会层面的通用人工智能模拟器平台。“LuoJiaNET”“东湖灵境SoulGPT”等人工智能大模型也落地武汉。

此外,武汉突出的制造业、产业链基础和交通枢纽地理优势等,促进了多样化的下游应用场景的产生。

在光谷,“紫东太初”大模型能助力相关法律案件研判的效率提升100倍左右,同时在神经外科手术导航、法律咨询、医疗多模态鉴别诊断等领域也开启了一系列示范性应用。东湖灵境为智慧楼宇、新零售、文化传媒等行业数十家企业提供了SoulGPT企业级应用。中科凡语“飞语”等行业大模型实现商业化落地。

发力抢占产业战略高地

人工智能产业繁荣发展的背后,是武汉在政策上不断“加码”。

去年,武汉市印发《武汉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武汉将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计划,到2025年,武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超过400项,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科技策源高地、算力算法创新高地、产业集聚高地、场景应用高地和人才培养高地。

不久前,武汉发布首批市级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园区及培育产业园区:南太子湖人工智能产业园,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园和汉江湾人工智能产业园。三个园区符合武汉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总体定位——升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AI赋能生物医药产业。

政策引领下,武汉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小米、华为、字节跳动、科大讯飞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在武汉设立华中总部或研发基地,武汉人工智能产业版图加速拓宽。

据悉,目前,武汉市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1000家,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超80家,产业规模保持30%以上年增长率,产业规模不断提升、融合应用不断深化。

如今,武汉已经构筑“一核两极多区”的人工智能产业空间布局,完成人工智能全链条产业布局,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国字号”应用基地,构建人工智能发展的多维优势。

【责任编辑:班跃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