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一田五收 亩入万元 “稻再鸭菇”生态种养模式走向全国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30日08:27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萌叶

12月20日,仙桃市毛小村觉悟者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人在巡田时忽然发现,地里冒出两朵粗壮的大球盖菇。这20亩大球盖菇11月27日才播种下去。“一个约有4两重,没想到一个月就出菇了,效率的确很高。”12月24日,合作社理事长毛珍祥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大球盖菇的种植技术是向同行王卫斌学习来的。

11月9日,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项目大赛总决赛上,仙桃市自然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王卫斌带来的《稻再鸭菇生态低碳高效种养模式》获得决赛大赛二等奖和7万元奖金。一田五收的“稻再鸭菇”模式再次获得省级大赛肯定。“稻再鸭菇”是指一块田地一年相继收获中稻、再生稻、鸭子、鸭蛋、大球盖菇5种农产品的综合种养模式,每亩年均收入可达1万元。

省农业农村厅科技与人才处处长柯枫英介绍,“稻再鸭菇”模式背后是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实施的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515”行动。5位院士领衔,聚焦湖北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服务50个县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对接500家龙头企业。在优质稻米产业链“515”行动团队中,不仅有院士、专家,还有王卫斌这样的科技型经营主体。

从省里获奖回来后,王卫斌并未闲下来。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他先后赴仙桃和襄阳,向当地一线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开展技术讲座,推广“稻再鸭菇”生态种养模式。课后不少学员主动加上王卫斌的微信。仅仙桃本地,就有5家农业经营主体明确表示,明年改种“稻再鸭菇”,总面积约130亩。11月19日听了王卫斌的讲座后,襄阳老河口市种田大户夏海燕也动了心思,明年想按照“稻再鸭菇”模式改种60亩稻田。

每到农闲时节,王卫斌都会去各地推广,课程生动实用,反响效果不错,他因此获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

同样忙碌的还有华中农业大学的黄见良教授。作为优质稻米产业链“515”行动团队的首席技术专家,黄见良10月份先后去到四川、安徽和浙江推广“水稻+”绿色种养模式。“安徽去年全省有130多万亩,今年增长到200万亩。”他说,“稻再鸭菇”是顺应自然的一种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属于典型的精耕细作,种植技术规范较多,四川、安徽、湖南等与湖北气候接近的省份,近两年持续扩大这种生态综合种养模式。

今年10月底11月初,各地再生稻喜获丰收,湖北省近300万亩再生稻比中稻亩增稻谷300多公斤、四川省400多万亩再生稻亩增稻谷200多公斤、安徽省近200万亩再生稻亩增稻谷280公斤。南方水稻主产省稻鸭种养模式扩展至近5万亩,稻菇种养模式达10万余亩。

11月份,黄见良三次去仙桃市自然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调研,回到学校后,他又开始思考“稻再鸭菇”模式的改良方向:“如果菇子能早一个月上市,价格更高,农民收成也会更多些。”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