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一枚枚军功章凝聚爱国情 92岁抗美援朝老兵捐出“红色老物件”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1日07:35 来源: 湖北日报

抗美援朝老兵彭应发接受捐赠证书。

彭应发老人捐赠的“红色老物件”。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尹京晶 陈兴璐

“感谢您对国防工作的支持。”近日,在恩施市屯堡乡,接过92岁老兵彭应发的“红色老物件”,恩施市人武部政委梁乾坤说。

当天,彭应发把珍藏了一辈子的立功证明书、军功章、纪念章等交到了梁乾坤手中,委托恩施市人武部转交给湖北革命军事馆筹建办公室。

彭应发的儿子彭大朝说,父亲捐出这些珍藏的老物件,就是希望这份红色记忆能在青年一代中得到传承。

参军报国,随部队跨过鸭绿江

1932年,彭应发出生于恩施市屯堡乡。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彭应发也盼望着能为国出征、杀敌立功。

1952年,20岁的他如愿参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的一名战士。那时,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关键时期,战友们一起在恩施和孝感集训两个多月后,彭应发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6军136师407团2营8连,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路上,这几个字一直深深印刻在彭应发心中。

“父亲之前跟我们提过,当时他和战友们坐火车走了一段路,结果前方铁路被敌人炸毁。他们等铁轨修好后继续赶路。跨过鸭绿江到了朝鲜之后,他和战友们就直接上了战场。”面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的采访,彭大朝回忆着父亲曾经为他讲述的过往。

12月的朝鲜,气温在冰点以下。彭应发所在部队跨过鸭绿江后,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冰天雪地里,驻守在三八线附近。

“上甘岭就在五圣山上,好高的一座山。晚上树林里好深的雪,我们要躲着打伏击。”彭应发说,为了防止被敌人偷袭,天气再冷他们也都咬牙坚持。

1953年6月,朝鲜停战谈判中,美方不断制造种种障碍,施加军事压力,妄图迫使我方接受无理要求。为推动停战的达成,志愿军决定发起反击。

据史料记载,时任第46军军长的肖全夫接到命令,对联合国军队驻扎的马踏里东南山发动进攻,夺取被美陆战1师占领的马踏里东南山4个高地。当时,第46军136师406团、407团在板门店以东的战斗,也是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最后一仗。

1953年6月底,136师在师长曹海炳的指挥下,彭应发所在的407团2营展开了第二次对马踏里东南山的攻打。那一次,敌人的反扑愈发凶猛,出动十余架飞机对我军阵地展开猛烈轰炸。2营尽管遭受了重大伤亡,却依旧坚守阵地。“敌人的步兵人数比我们多,是加强连。他们每个团还有炮兵连、炮兵营。战斗中炮火猛烈,许多战友都倒在了炮火中。”那一次的枪林弹雨,彭应发永远也忘不了。

浴血奋战,把敌人打回谈判桌

大德山位于一处高地,是46军的关键防御阵地。身处其上,能够将46军正面的防御阵地明晰地尽收眼底。

在坚守大德山的战斗中,彭应发和战友每天在山顶草丛里潜伏侦察,在高地上与敌人阵地遥遥相对,随时提防敌人的偷袭。

“有一天,班长发现山下有敌人,就带着我们一个班十几名战士下了山。双方遇到时,敌方有一个排40多人。”彭应发回忆起他与战友们侦察时与敌人的一次正面交锋,“我们就是近距离枪战,对着打。班长的手掌虎口处被子弹打穿,一名战友也不幸在战斗中牺牲。”

那一仗,彭应发所在的班以少敌多,打掉了美军一个排的兵力。那场战斗中,彭应发的嘴角被手榴弹碎片划破,他的小腿上还有被炮弹炸伤的痕迹。

136师三次攻打马踏里,总计歼敌1600名,俘敌21名,直接配合了板门店谈判和夏季的反击作战。

1953年7月27日上午,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字仪式在板门店正式举行。彭德怀、李克农以及志愿军第46军军长肖全夫、驻守在板门店前线部队的其他代表一起出席仪式。

据史料记载,在签字仪式结束后不久,彭德怀一行人就来到大德山。在第46军驻地,彭德怀大声说:“同志们,你们有功啊!由于你们的英勇顽强,终于把美帝国主义打痛了、打服了,使他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我代表党中央谢谢你们!”

不忘本色,老兵退役变“铁保管”

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字后,彭应发和战友们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国。当时,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他们驻留下来,协助朝鲜人民重建平壤、咸兴等重要城市,恢复损毁严重的铁路公路桥梁、兴修农田水利设施等,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彭应发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4年,因在军事训练中表现优秀,他被授予三等功。1957年,他获得“二级优等射手”荣誉,由一名战士成长为上士班长。

“只有自己先做得更好,才能要求别人做好。”彭应发说,不论是在战场,还是在营区,作为一名军人首先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

1958年,彭应发和战友一起撤离朝鲜。回国后,他主动申请退役返乡。回到家乡,他在恩施州园林局当过园林工人,在屯堡乡担任过民兵连长和生产队队长。苦活脏活累活,他总是抢着干,工作成绩一直很突出。

此前,彭应发总是对后辈说,是部队培养了他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之前他当保管员,大家都叫他‘铁保管’,因为集体的资金,他保管得非常好。”彭大朝说,在他的印象中,父亲有困难从不向上级伸手,不想给组织找麻烦,他总是提醒后辈要铭记革命先辈的前赴后继,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好生活。

因年事已高,彭应发如今的行动能力和记忆力越来越差,偶尔还能记起当年的事情。彭大朝说,一直以来,父亲每次提起抗美援朝,就精神满满。虽然退役多年,但他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从未改变。

链接

纪念章里的红色记忆

一枚枚纪念章里,是沉甸甸的纪念,是永久和平的祈愿。

在彭应发老人捐赠的“红色老物件”中,有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和一枚“和平万岁纪念章”。其中,“抗美援朝纪念章”由全国政协颁发,是抗美援朝时期颁发的两枚全国性纪念章之一。

1951年10月,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副主席郭沫若、陈叔通与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彭真联名致信中共中央主席、全国政协主席毛泽东,提议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一周年之际制发抗美援朝纪念章。

毛泽东主席接到信后表示同意,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根据郭沫若、陈叔通、彭真的提议,制作了抗美援朝纪念章,颁发给以下参加抗美援朝人员:在朝鲜境内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切人员;在朝鲜境内为抗美援朝战争服务的中国医务、铁路、运输、翻译和参加停战谈判的工作人员,民兵、民工及其干部,记者、作家、摄影和摄制电影的人员;因组织调动,或因伤、病、残,或因服务期满而回国的上述人员。

“和平万岁纪念章”外形为五个大角五个小角合成的五边形,中间主图是圆形红色烤漆中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上面镌刻着“和平万岁”四个字,背面分三行刻有“抗美援朝纪念”“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1953.10.25”铭文。

“和平万岁纪念章”由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制作颁赠。慰问团由贺龙任总团团长,下设8个分团,一行5000余人,汇集了全国各界优秀人物代表赴朝慰问,是3次慰问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1953年10月,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赴朝,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将“和平万岁纪念章”颁赠给当时在朝的上百万志愿军官兵。(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整理)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