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杨制作的面塑水仙花 蒋一正摄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卢成汉 通讯员 蒋一正
一团面,千百样;指尖间,生万象。1月3日,一个小小的面团,在武汉面塑匠人徐杨手中,几经捏、搓、压、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薄如蝉翼的花瓣,一盆栩栩如生的水仙花便脱手而成。
1
用面塑制作出鲜花花瓣形状
武汉面塑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材料的彩色捏塑艺术,在传统民间造型基础上,突出具象性和写实性,强调造型的逼真性,注重色彩的丰富性,尤其重视细节的处理。常见的武汉面塑题材,包括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戏文故事和民俗风情等。
今年36岁的徐杨,作为非遗武汉面塑的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学习绘画及传统工艺美术,201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她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一级工艺美术品设计师,更是武汉市技能大师和湖北省工艺美术协会的会员。
徐杨对武汉面塑的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良,她将面皮擀至极薄,透明且薄如蝉翼,开创了武汉面塑的新领域,能够用面塑制作出类似鲜花花瓣的细腻质感。为此,她研制出了花瓣纹理模具,这一创新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显著节省了繁琐工艺所占用的制作时间。
在制作面塑工艺品的过程中,新研发的工具和模具得到了有效的应用,进一步缩短了工作时间,同时通过网络销售平台,武汉面塑的销量得到了提升,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播增加了更多的曝光机会。
徐杨在面塑技艺上深耕细作,习艺20年来,不断钻研与创新,用一双巧手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2
她的面塑作品大放异彩
徐杨的面塑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2017年,她以作品《关公》荣获英国“Cake International”世界大赛国际金奖及全场特别荣誉奖;2018年,作品《花轿迎亲》蝉联国际金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徐杨个人技艺的认可,更是对武汉面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推广与传播。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徐杨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她通过面塑技艺的传授与推广,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乡村焕发新生。徐杨不仅在学校及社会群体中积极开展教学授艺工作,还响应国家“非遗进校园”的号召,在武汉市多所中学和小学开展面塑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面塑爱好者和小传承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面塑,让这一传统技艺在乡村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徐杨在传承面塑技艺的同时,也不断进行创新与尝试。她尝试将我国的传统面塑手工艺与国外的雕塑艺术相结合,再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此外,她还结合翻糖蛋糕工艺,将面塑技艺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为面塑技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上个月的鄂有绝活决赛中,徐杨凭借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表现,荣获乡村振兴类(含非遗传承)赛项三等奖。这份荣誉是对她多年来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方面所做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她未来继续努力的激励。
徐杨表示,她将继续致力于面塑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