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当前,绿色贸易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所谓绿色贸易,既包括贸易对象的绿色化,即绿色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也包括贸易流程的绿色化,即研发、采购、制造、物流、营销等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绿色低碳转型,强调在贸易活动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由于贸易活动威胁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目前,越来越多国家将绿色贸易作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提升低碳领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我国有必要也有能力积极响应全球绿色转型趋势,按照国际绿色标准,提供更多具有低碳环保属性的产品和技术。这不仅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也是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数据显示,我国绿色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13年的8144.3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10792.8亿美元,全球占比也稳步提升,由2013年的9.9%提高至2022年的12.2%。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发展绿色贸易,对发展绿色贸易作出一系列部署。比如,《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发展绿色贸易;《“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把“绿色贸易在绿色转型中走在前列”作为发展目标之一,并将“构建绿色贸易体系”作为10项重点任务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积极应对贸易绿色化趋势。未来,要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趋势,从顶层设计、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提升外贸竞争力。
夯实绿色贸易顶层设计。树立全局思维,完善绿色贸易发展促进政策,制定绿色贸易体系建设框架路线图,明确贸易领域要实现的“双碳”目标、任务清单和主要举措,为经营主体提供清晰指引。加强绿色贸易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加快绿色贸易领域标准研究,尽快在绿色产品认证、碳足迹核算、绿色产品和服务分类、相关统计体系等领域制定相关标准,明确绿色边界,加强监测考评,形成有利于绿色贸易发展的制度环境。制定出台拓展绿色贸易的更多优惠政策,对外贸企业开展碳足迹核查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加快建立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减轻外贸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的成本压力。
加强绿色贸易能力建设。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以“绿色+数智”工厂为抓手,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以及新兴产业低碳高起点发展,前瞻布局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以绿色经济筑牢绿色贸易发展基础,持续塑造中国绿色品牌形象,培育绿色竞争新优势。探索建立进出口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鼓励链主企业将绿色低碳纳入采购标准,带动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优先采用环境友好型材料、技术。建设绿色经贸合作示范区、绿色贸易发展示范区、绿色贸易试点等开放平台,加快布局绿色低碳产业新赛道。通过提供培训、政策解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引导传统外贸企业加快树立绿色低碳发展意识。
深化绿色贸易国际合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WTO框架下,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循环经济、污染治理等新兴领域国际规则制定,推进环境保护、碳定价等新议题谈判,确保各国的绿色贸易措施、绿色产业发展措施与多边贸易规则保持一致,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体系。加强绿色产业链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绿色重构,以绿色贸易带动贸易伙伴国相关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并在该过程中推动碳标签、绿色电力等绿色产品认证标准的国际合作和互认。加快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围绕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装备、绿色金融、绿色服务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等领域,加强多双边务实合作,不断扩大绿色国际合作“朋友圈”。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魏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