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汪彤、通讯员杨文、谢娅)低温冷害是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1月12日从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在全国率先创制出可耐受零下8℃的籼稻育种材料,为水稻耐寒育种提供了宝贵种质资源,向攻克水稻低温减产难题迈出关键一步。
水稻在气温低于10℃的环境下会停止生长。相对于生长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地区的粳稻,生长在低纬度、高温多湿地区的籼稻耐寒性更差。我国南方水稻产区主要种植籼稻。目前,学界定位克隆的水稻耐冷基因较少,可用耐冷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匮乏,水稻耐冷育种进程缓慢。
野生稻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2019年以来,省农科院粮作所连续5年对200多份野生稻进行田间耐寒性鉴定,筛选出2份可耐受零下8℃至零下6℃的耐寒资源。研究人员继续利用高效花药培养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克服远缘水稻杂交不亲和障碍,将耐寒野生稻资源与常规籼稻黄华占杂交,最终获得10份耐寒新种质。连续3年鉴定表明,它们最低可耐受零下8℃低温,可在武汉自然越冬。
省农科院粮作所副研究员郑兴飞表示,过去,为避开倒春寒、寒露风等不利天气,农户只能根据天气预报和经验,预判水稻的安全播种期和育秧期,生产风险较大。未来,可利用耐寒籼稻育种材料与生产上的主栽水稻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兼具耐寒、优质、高产等多种特性的早、中、晚稻新品种,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