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湖北,红色沃土。驻军大省、兵员大省、双拥大省。
在这里,革命战争年代“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和平建设时期军民并肩奋战抗洪一线、共筑平安防线,新时代、新征程军民同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脱贫攻坚战。
从筚路蓝缕到征途如虹,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这里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平凡而伟大的拥军模范。他们满腔热忱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解难帮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把军人当亲人,把军属当亲属”的无声誓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军政军民团结赞歌。
2024年,湖北省委宣传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启动了2024年度“荆楚最美拥军人物”学习宣传活动。经各地各部门推荐和集中评选,邓小容、文春艳、刘爱云、张日平、杨乐、闵霞、赵璇、章平锋、黄秀娟、曹海波等10人被评为2024年度“荆楚最美拥军人物”。
他们默默扎根岗位,虽然没有军装在身,却依然心系“强军梦”,积极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他们虽身在各行各业,却秉持同一目标,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纾难解困,保障好部队官兵的“后路”“后院”“后代”,日复一日用朴实无华的无私奉献,书写拥军崇军的情怀与担当。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邓小容,用柔弱肩膀扛起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展现对军人的深厚情感;荆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文春艳,以实干巩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民关系,弘扬社会化拥军新风尚;襄阳市樊城区水星台社区居民刘爱云,41年里送出1300多双鞋垫,只为心底的那份军人情结;崇阳县桂花泉镇东源村村民张日平,接过父亲的拥军接力棒,20多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拥军优属……
在1月13日的发布活动现场,10位“荆楚最美拥军人物”走上舞台,讲述“最美”背后感人的拥军崇军故事。
让我们走近这10位“荆楚最美拥军人物”,感受他们的拥军深情。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邓小容——
最美军嫂守护老兵健康
身着白大褂,她是“白衣天使”,护佑着生命健康;来到干休所,她是“家庭医生”,守护着军属的安宁;回到家庭中,她是“最美军嫂”,守护着家庭幸福。
既是医生又是军嫂的邓小容,用柔弱肩膀扛起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爱与奉献,展现了对军人的深厚情感。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军工医院。大学毕业后踏入医院的第一天起,邓小容就感受到了医院的红色文化。
海军工程大学一位70多岁的退休老师,是邓小容的“老病号”。老人每次到医院,邓小容都会热情接待、耐心解答,像对待亲人一样。之后,老人患上阿尔兹海默病。当邓小容来到老人身边时,连子女都已经认不出来的老人,激动地指着邓小容说:“你是邓医生,我听你的。”
多年来,无论是深入军队干休所开展健康咨询义诊,还是在部队院校宿舍区,邓小容都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军人及军属提供医疗咨询和健康指导,成为他们的“家庭医生”。
一个下着大雨的冬夜,邓小容睡下不久,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是某干休所一位退休军人的家属打来的。家属说,家中老人上卫生间时不慎摔倒,半侧肢体动弹不得,说话含糊不清。“可能是中风,你们赶紧把老人送到医院,我现在赶到医院!”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邓小容初步判断老人是中风。邓小容一边回电话,一边穿上衣服,冒着大雨驱车赶往医院。途中,她还不忘通知团队做好神经介入治疗准备。
因为治疗及时,老人中风后没有留下后遗症。
作为一名军嫂,邓小容深知丈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在丈夫执行任务期间,她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家中老人年纪大,邓小容当上远程“健康顾问”,从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到每天的用药,事无巨细、一一叮嘱。寒来暑往,邓小容无怨无悔,她总是说:“他(丈夫)是国家的卫士,我做他的坚实后盾。”
荆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湖北楚娘旨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文春艳——
当好爱国拥军的领头雁
“你对军人的感情有多深?”
1月7日,面对这个问题,荆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湖北楚娘旨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文春艳用“看到他们两眼放光”来形容。
1998年夏天,一场洪水肆虐。那时,荆州受到洪水威胁。由于长时间高水位的浸泡,公安县孟家溪镇发生溃口险情。文春艳的家,就在那里。当时,她24岁。
“溃口的地方离我家只有几里路,那天我看到部队官兵夜以继日扛沙袋、堵溃口,被他们舍生忘死的精神所感动。”文春艳说,那时起,她的心中就种下了军人情结。
1999年,成家不久的文春艳跟着丈夫来到荆州生活。4年后,她做起了婴儿服装生意。由于眼光独到、经营得当,文春艳的生意越来越大。
事业小有成就,文春艳不忘回馈社会,每年定期向福利院的老人捐赠物资。
2020年,荆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成立,文春艳被推选为会长。
2020年夏天,洪水再度来袭。文春艳带着30多位企业家会员,凑钱买来衣物、矿泉水等物资,前往石首市抗洪一线慰问部队官兵。“当时,我看到大堤上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他们顶着烈日扛沙袋、筑堤坝,许多战士还泡在水里,我突然觉得自己牵头做的这项事业非常有意义,也坚定了我带着爱国拥军促进会走下去的信心。”她说。
在拥军优属活动的开展中,文春艳通过开设荆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微信公众号,不断扩大促进会的影响力。同时,她推动促进会与73家拥军企业签订拥军协议,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提供消费打折、充值加赠等优待服务。在文春艳的努力下,荆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会员企业单位由最初的30多家,增加到160多家。
文春艳说:“最令我欣慰的是,现在一些‘95后’企业家加入进来。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企业家的加入,我们爱国拥军的路会越走越宽。”
襄阳市樊城区水星台社区居民刘爱云——
四十一载送出千余双鞋垫
“阿姨,这鞋垫是您做的不,真好看,多少钱一双?”
“对,是我做的。小伙子,瞅这身衣服,你是当兵的不?”
“是的阿姨,我在武汉当兵,这次回来探亲,马上要返回部队。”
“既然你是当兵的,那这鞋垫不要钱,送给你穿”……
2024年12月24日,在襄阳市樊城区水星台社区,73岁的刘爱云聊起41年前的这一幕,记忆犹新。
“我还记得,当时那小伙子拿着钱跟我‘扯’了好一会儿。”刘爱云说着,一脸的淡定。那次之后,她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都会将亲手缝制的鞋垫委托社区捐给部队,捐给退役老兵。
41年里,1300多双鞋垫“诉说”着刘爱云的家国情怀。如今,当年的“阿姨”已经变成了奶奶,一封封已经泛黄的感谢信,记录着她心中那一成不变的鱼水深情。
刘爱云1951年出生于襄阳市襄州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3年,她与还在部队服役的孟来喜结婚。
1983年,刘爱云进城务工,靠着缝制鞋垫在街头摆摊售卖维持生活。不久后,她在街头遇到那位军人小伙儿。
“之后每次遇到有军人来我这买鞋垫,我都不收钱。”刘爱云回忆,她把这些事告诉丈夫、儿子后,得到他们的赞许,做鞋垫的劲头更足了。
为了惠及更多老兵,刘爱云主动联系上襄阳市樊城区水星台社区,委托社区向现役和退役军人无偿赠送鞋垫,成为社区军属眼中可敬可爱的“鞋垫奶奶”。
56岁的水星台社区民警赵海峰,从2005年开始穿上刘爱云做的鞋垫。如今,他在部队服役的儿子也用上了刘奶奶的鞋垫。
“刘奶奶,您亲手缝制的鞋垫我和战友们都收到了,穿上很舒服……”这是一封来自江苏省徐州市某部队的感谢信。像这样的感谢信,水星台社区每年都会收到不少。在刘爱云的带动下,许多居民加入“拥军鞋垫”缝制队伍中。刘爱云说:“当兵的保家卫国,我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看待。只要眼睛看得见,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湖北战友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乐——
曾是一个兵 心系千万兵
曾经,他是一名军人。现在,他心中装着成千上万的战友。
他,是湖北战友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富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武汉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副会长杨乐。
杨乐1999年参军,2003年退役回到家乡武汉。
2023年中秋节前夕,驻汉武警某部,杨乐带领张富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员来到这里,为官兵们送来月饼,并精心准备了信纸,让这些身在异乡的小伙子们把家书连同月饼一同寄给父母。杨乐说:“每次路过长江大桥,看到值守的部队官兵,心里都深受感动,我也希望用实际行动向他们表达崇高的敬意和关爱。”
这些年来,逢年过节,杨乐都会争取在部队陪同官兵们一起度过。从端午节到中秋节,从八一建军节联欢到春节慰问,杨乐总是一脸笑意地忙碌在拥军活动现场。
在此前的军地结对共建活动中,杨乐了解到驻汉某部队门口的一块空地杂草丛生、杂物乱放、车辆乱停,影响部队形象。之后的一个多月里,杨乐多方奔走,与属地退役军人事务局、街道、社区等多方进行协调,联系园林绿化公司测量规划,完成了双拥文化园改造工作。
为了办好武汉市“聚力促就业,服务暖军心”“三送”进军营活动,杨乐带领团队主动对接部队、布置场地,邀请到20余家大型企业参与,为现场200余名官兵及家属提供退役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心理调适、面对面招聘等服务。
关注退役军人就业问题的同时,杨乐还密切关心战友们的生活。
退役军人胡啟亮的父亲患有帕金森综合征和肾病,常年卧床。母亲没有工作,胡啟亮为了照顾父母只能在外打零工,收入微薄。杨乐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率领志愿服务队队员来到胡啟亮家中,送上3万余元慰问金,并帮忙对房屋进行全面的整修,添置冰箱、热水器、医疗床等用品。看着房子焕然一新,胡啟亮的母亲艾连华眼含热泪说:“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把孩子送去当兵。”
崇阳县桂花泉镇东源村村民张日平——
拥军接力棒 代代往下传
他没有当过兵,但是一位坚定的拥军模范,26年的拥军步伐从未停歇。
他叫张日平,是崇阳县桂花泉镇东源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走上拥军之路,引路人是他的父亲——“全国拥军模范”张道全。
小时候,每年八一建军节,父亲挑着箩筐,装满鸡鱼肉、大米等农家产品,走上几十里山路,慰问驻地官兵,张日平就跟在他身后。每逢新兵入伍,父亲都会带些土特产和纪念品去送行。逢年过节,父亲翻山越岭慰问生活困难的烈属、军属。那时起,爱军拥军的信念在张日平的心里扎了根。
每年征兵季,他总会自告奋勇进村入户动员适龄青年参军。新兵启运,他都前去欢送,还自掏腰包为每名战士送上印有“保家卫国”“保卫和平”字样的保温杯。官兵立功受奖,他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敲锣打鼓将喜报送上门,拥军足迹遍布崇阳县的十几个乡镇。
张日平有一本厚厚的“拥军日记”,里面详细记录着镇上、村里现役军人、在乡退役军人、烈属、军属的家庭情况。东源村的李彪临近退役,思想有波动,张日平一边鼓励李彪安心站好最后一班岗,一边帮助其联系工作单位。邻居陈初兵的儿子陈国彪在新疆服役,家里房屋受灾破损,张日平投工投劳无偿帮助其修缮……
2014年,张日平被诊断为直肠癌,先后做了两次手术,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尽管如此,他仍未停止拥军之举。他牢记父亲将拥军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的嘱托,除了动员儿子、孙子、孙女参与拥军活动,还深入中小学开展红色教育。
2024年“六一”前夕,他前往崇阳县路口镇白杨小学,为150余名师生讲了一堂强军爱军课,还为留守儿童捐赠1000元钱;八一建军节前夕,他受邀前往崇阳县第一高级中学,为3000余名师生作报告。他说:“拥军这条路,我坚持了二十多年,虽然辛苦,但心里头很甜。现在看到孙辈接过这个接力棒,我真的很高兴,相信他们会比我做得更好。”
孝感市孝南区光荣院副院长闵霞——
爱心护兵心 细心暖人心
刚到双拥战线工作时,她被称作“小闵”。如今,部队官兵提到她,更多的称呼是“霞姐”。
她叫闵霞,是孝感市孝南区光荣院副院长。从“小闵”到“霞姐”,她牢牢扎根基层,带着感情和责任,带着情怀和担当服务驻军、官兵和军属,受到部队和官兵的高度赞誉。
孝南区下辖17个乡镇(街道、场、开发区),区域内有两所高校,每年入伍的新兵数量多,优待金发放金额大。
2022年10月的一个傍晚,一名预定新兵的父母先后闯入办公室,要求将孩子的优待金转至自己账户。闵霞仔细询问才得知,该预定新兵的父母在孩子入伍后不久便离婚,父母对优待金由谁领的问题各执一词。闵霞安抚好双方情绪后,迅速联系乡镇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入户做思想工作,反复强调不要因婚姻变故影响孩子在部队服役的重要性。经过细心劝解,最后达成多方满意的结果。
闵霞常说,她永远记得前辈在工作交接时说过的一句话:“双拥是用爱心去做的工作。”
孝南区立功受奖的现役军人每年都保持在200人左右,其中边海防现役军人有10人左右。闵霞将这些军人家庭始终放在心里,不管是立功受奖送喜报,还是边海防慰问,她都主动请缨到军人家里去,每到一户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身体健康状况等基本情况,对家庭情况特殊的,她都会仔细记录,确保能够及时结合政策解决。辖区内军人的随军子女入学、随军家属就业保险转接等工作,闵霞从来都是有呼必应。
孝南区有多个部队训练场、驻训场。对部队的困难,闵霞都是主动协调、积极争取、尽力解决。在军用机场飞行环境整治中,她反复上门讲解,多方宣传政策,促成军地联合行文推进整改,在孝感市率先完成整改任务。一次帮助部队图书馆升级改造后,一位部队首长指着闵霞对地方党政相关负责人说:“她既是你的兵,也是我们的人!”
省委编办市县机构编制处四级调研员曹海波——
甘做老兵新程的摆渡人
曹海波1984年出生于随州市随县,父亲是一位退役军人。从小听父亲讲述参军经历,让他对退役军人有着特殊的情感。
大学毕业后,曹海波考入乡镇工作。从乡镇、县到省直机关,他脚踏实地,一直勤勤恳恳。
在省委编办市县机构编制处,指导市县完善相关服务体制机制、做好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核定是曹海波的主要工作。其中,就包括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的设置。
为了推进服务机构优化设置,曹海波经常在基层寻答案。2023年,曹海波和同事一起,历时8个多月,先后到枝江市、保康县、谷城县、大冶市、通城县等10余个县(市)开展调研,了解乡镇(街道)总体运行情况、乡镇机构改革准备情况,听取地方对完善乡镇(街道)机构设置特别是退役军人服务机构的意见建议,并形成多份调研报告,研究提出有关改革政策建议。“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基层的一些短板、弱项,特别是退役军人服务工作,需要有机构、有人来做。”曹海波说。
在具体推进改革过程中,曹海波和同事指导联系县(市、区)按照全省统一要求,统筹优化乡镇(街道)机构设置,在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加挂“退役军人服务站”牌子,确保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有序承接。如今,在省内的900多个乡镇和300多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都挂上了“退役军人服务站”牌子,打通了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2023年,我省开启面向优秀退役军人专项招聘教师试点工作。在曹海波和同事的推动下,各县(市、区)党委编办抓好中小学校招聘需求和退役军人就业意愿摸底调查,统筹安排编制计划,全省41个县(市、区)共批复用编计划58名,招聘52名退役军人进入教师队伍。曹海波说:“能通过这些微不足道的工作,来帮助退役军人进入他们所热爱的岗位工作,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会尽我所能,把这项工作干好。”
建始县委办公室督察员黄秀娟——
组建拥军队 共谱鱼水情
做过资教教师、当过电视台记者、干过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不同的工作经历让黄秀娟这位“兵姐姐”显得有些与众不同。1月7日,她说:“无论在哪儿工作,心底的那份拥军情结都没变。”
黄秀娟1983年出生于建始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爷爷是一位老兵,她从小经常听父辈讲起爷爷打仗的故事。那时起,拥军崇军的种子在她心中种下。
大学毕业,黄秀娟选择到巴东县大支坪镇初级中学资教。2009年,她通过招考进入建始县电视台工作,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在2010年的一次拥军慰问活动中,首次走进军营的黄秀娟,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记得那次是在武警建始中队开展文艺演出,太阳越来越大,观众席上,一位老奶奶的头上多了一把伞,撑伞的是一位年轻的战士,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坐一蹲的画面,让我真切感受到军爱民、民拥军的深情。”黄秀娟回忆,后来她用音乐和镜头组合形成了一篇新闻特写《为您举把伞》,报道获得恩施州新闻一等奖。
在黄秀娟的主导和推动下,“湖北好人”黄思镇、恩施州“风范长者”黄思大、“恩施楷模·最美退役军人”郭海清、“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谭大凡等老兵的故事,被媒体广泛转载。
2019年,黄秀娟团结建始县各行各业的20余名拥军人士,组建了“鱼水情深”拥军队,常态化开展军民“同庆生日”“同庆佳节”主题活动。
2021年6月,黄秀娟被调到建始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双拥工作。她说:“情怀和责任在这里相融,工作更有劲”。两年时间里,黄秀娟在全县擦亮“五红”双拥工作品牌,动员局机关10名年轻同志组成文艺宣传队开展“喜报耀家乡”活动。如今,她的家人也成为拥军队员。每逢节假日,“鱼水情深”拥军队员们都会走进军营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黄秀娟说:“在拥军这条路上,我们会越走越坚定。”
湖北鱼水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平锋——
用情打造拥军优属平台
“章总好,我姓方,是一名退役军人……”
2024年12月23日,在位于宜昌市西陵区的湖北鱼水情贸易有限公司里,公司总经理章平锋手机里收到这样一条信息。
“许多退役军人都有我的联系方式。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找我都是遇到了货品销路上的问题。”章平锋说。
章平锋1985年出生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白岩坪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当兵,曾是他最大的梦想。“我上高中时因病休学,加上近视,最终没能走进军营,这也成为我心中最大的遗憾。”章平锋说。
2008年大学毕业后,章平锋在武汉做过销售,涉足过居家养老领域。2018年,他回到宜昌自主创业。从4家门店发展到近60家门店(包括合作加盟门店),章平锋在农业供应链领域做得风生水起。
2022年,章平锋成立湖北鱼水情贸易有限公司。他创新营销模式,结合电商平台和社区团购的发展趋势,发起并组建了社区团购平台。庞大的销售网络,让他拥军崇军的底气更足。
“实至名归助‘三农’,乡村振兴富农村”。在章平锋的办公室,有一面写有这些字样的锦旗。锦旗是2023年6月,由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镇杨柳池村党支部曹礼红送来的。
曹礼红是一名“兵支书”。2023年6月,由于村里的菜籽油滞销,他找到章平锋寻求帮助。通过社区团购平台,章平锋1天就帮助村里卖掉3万斤菜籽油。
为了更好地帮助退役军人,章平锋联合行业协会、志愿服务队、企业、社区等搭建西陵区“鱼水情”拥军优属平台。如今,已有290余家商户加入平台,提供超过500项优惠服务,年优惠金额近百万元,极大提升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章平锋说:“虽然没能成为一名军人,但能够为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做点贡献,我同样高兴,同样成就感满满。”
荆门市掇刀区望兵石学校党总支书记赵璇——
播撒爱国崇军的种子
“下面整理内务,水杯放正、雨衣放正……”
2024年12月30日,在荆门市掇刀区望兵石学校一年级四班,伴随着班长的口令,孩子们迅速将桌上物品收拾干净。
一个年级就是一个支队,一个班级就是一个连队……浓浓的“兵味”,让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显得与众不同。
这些,与学校党总支书记赵璇的努力分不开。
赵璇今年54岁,1992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荆门职教集团,成为一名老师。她说,自己对军人的尊崇,源于家庭。
赵璇的侄子曾在海军服役。她发现,在部队仅一年时间,那个调皮捣蛋的男孩变得懂事礼貌、吃苦耐劳。侄子的脱胎换骨,让赵璇找到了教育的“密码”。
2017年,荆门市掇刀区望兵石学校正式建成使用,赵璇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
望兵石学校地处城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较多。
怎样把这样一所学校办出特色?赵璇提出了创办“少年军校”的目标,确立了“以国防教育立校,以少年军校育人”的办学思路。
军营绿是学校的主色调,迷彩服是师生的训练衣。雷锋连队、黄继光连队、张嘎连队……每个班级的外墙上设有一面英雄展示墙,英雄的事迹感染着学生,学生也以在英雄连而自豪。她主动联系荆门军分区、驻地部队、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邀请老兵走进校园,讲述战斗故事,学校掀起了“学革命英雄,做平凡英雄”的浓厚氛围。
在望兵石学校,优先录用军属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7年来,学校招聘20多名军属就业,安排300多名军人子女入学。
这些年,赵璇多次与北海舰队、荆门军分区等单位联系,开展军校共建活动。在赵璇的带领下,学校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她个人被评为湖北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她说:“我们要培养孩子们牢固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培养出一批批有志气、有担当的少年,让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撰文:包晓霁 陈凯 常梦星 李芷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