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爱我人民爱我军!“荆楚最美拥军人物”揭晓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4日14:11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通讯员 包晓霁 陈凯

他们来自不同地方,从事不同职业,但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真情服务军人军属、倾力支持练兵备战、弘扬爱国拥军传统,在平凡中孕育不凡。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以最纯真、最朴实的行动,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展现着新时代双拥典型的别样风采。

1月13日晚,2024年度“荆楚最美拥军人物”发布活动在武汉举行。邓小容等10人被评为2024年度“荆楚最美拥军人物”。发布活动现场,10位“荆楚最美拥军人物”走上舞台,讲述“最美”背后的拥军崇军故事。荆楚大地,一幅“爱我人民爱我军”的画卷深情舒展,越来越多的拥军人物正谱写着军民鱼水情的新时代篇章。

传承四代人的拥军情怀

故事一直在路上

“爷爷所作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某个人,某个家庭,更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人民军队的深厚感情。”湖北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张曦熙在给爷爷张日平的信里,用这样的话表达对爷爷的敬意。这个“拥军家族”世代传承的情怀,到张曦熙已经是第四代。

张日平是咸宁市崇阳县桂花泉镇东源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走上拥军之路,引路人是他的父亲——“全国拥军模范”张道全。小时候,每年八一建军节,父亲挑着箩筐,装满鸡鱼肉、大米等农家产品,走上几十里山路,慰问驻地官兵,张日平就跟在他身后。在浓厚拥军家风的熏陶下,爱军拥军的信念在张日平的心里扎了根。

张日平有着一本5厘米厚的“拥军日记”,里面记录着本镇村现役军人、在乡退役军人、烈军属等的详细家庭情况。27年来,他把个人收入的几乎四分之一,都花在了拥军上。每逢农忙季节,张日平还组织劳力帮助人手紧张的烈军属耕种收割,先后帮助14名军人家属解决了基宅地、山林纠纷等问题。他还时常看望自己的学习榜样——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原咸宁军分区副司令员唐光友。唐副司令去世后,他又多次看望慰问其遗孀。

就像当年父亲领着年幼的他一样,他也曾带着年幼的儿子,一次次挑着箩筐,走过几十里山路去看望亲人解放军。时光飞逝,后来跟着他的,是当时只有9岁的孙女张曦熙。张曦熙说,自己也曾经不理解,爷爷为什么对拥军如此热心,但当跟着爷爷,走进学校讲述拥军爱军故事,看到孩子们眼睛里闪着的光,她发现,拥军的基因已经深深刻在了自己的血脉里。大学毕业,她准备报名参军,同时把爷爷拥军的担子扛过来,继续走下去。

招收近300名军人子弟

拥军火种在传播

“我想当武警战士,因为武警叔叔特别英勇,能保护大家的安全!”

“我想当空军,女生也可以像雄鹰一样翱翔在蓝天,守卫祖国的领空不受侵犯!”

“我想当戍边战士,守卫祖国的边疆,让每一寸土地都安全无恙!”

这些怀着军营梦想的孩子,都来自荆门市掇刀区望兵石学校。该校党总支书记赵璇,就是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拥军火种的人。

为加强少年军校阵地建设,她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先后投资800多万元打造国防广场、国防展厅、军乐厅、军事训练长廊、少年军校科创营等。走进校园,坦克、高射炮、飞机,无言地述说那栉风沐雨的战斗传奇,一幅幅英雄浮雕激励着望兵石少年砥砺前行。在学校,她积极营造浓郁的军营文化。军营绿是学校的主色调,迷彩服是师生的训练衣。学校实行总队、支队、连队三级建制,每个班级都是一个以英雄人物命名的连队。在她的倡导下,学校加强党史军史的学习教育,组建宣讲团,形成了人人会讲、乐讲的风气。学校每天有军歌嘹亮,每周有军乐奏响,每月有军事教育主题活动,每学年有军体节和军运会。每个年级开展不同的军事技能展演,学校军运会上增设的战地救援、穿越火线等成为师生最期盼的项目。

赵璇主持制定了《望兵石学校拥军优属若干规定》,优先聘用退役军人、军嫂为学校教职工。学校已招聘军属20多人就业,军人子女近300人入学。在她的倡议下,学校于2020年组建了荆门市唯一的教师民兵队伍。每学年学校都会组织二千多名学生参加国防教育研学活动。望兵石少年军校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已经成为一块闪亮的教育品牌。

42年缝制1300多双鞋垫

饱含着拥军深情

由于要照顾患病的老伴,襄阳市樊城区水星台社区的刘爱云没能亲自来到现场。但社区居委会书记刘晓琳,带来了她亲手缝制的几双鞋垫。“一生平安”“心心相印”,一针一线绣上的字,寄托着她对子弟兵的深情。

刘爱云的老伴和儿子都是退役军人,这也让她对人民军队有着特殊的感情。自从1983年起,31岁的刘爱云便开始了她的“鞋垫情缘”,到现在42年了,从未间断。在那个物质并不富裕的年代,她凭借一双巧手,利用闲暇时间,一针一线地缝制鞋垫,无偿赠送给新入伍的战士、退役军人和消防官兵。每当新兵入伍出发的时候,她会提前一个月,夜以继日地赶制鞋垫,每一双都倾注了她的心血与祝福。鞋垫上绣着的“精忠报国”“一帆风顺”,不仅是对年轻的战士们的鼓励,更是她对国家、对军队的深情厚谊。

42年来,刘爱云用她那双巧手,缝制了超过1300双鞋垫,每一双都记录着她对军人的深情厚谊,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刘晓琳还记得,在新兵欢送会上,当新兵们接过这份沉甸甸的礼物时,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感激与敬仰。刘奶奶会逐一与他们握手,亲切地嘱咐他们要好好在军营中锻炼,保卫边疆,报效祖国。

刘晓琳说,刘爱云是社区里出了名的“热心肠”,除了缝鞋垫,平时居民家里有衣物需要修补,她也会发挥自己缝缝补补的手艺,帮助街坊邻里。

现在刘奶奶年纪渐渐大了,为了减轻她的负担,也为了把这份拥军情传承下去,社区里10多位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巧手妈妈团”。她们跟着刘爱云,学习缝制鞋垫的手艺,做好的鞋垫,不仅送给刚入伍的战士、退役老兵和消防队员,也送给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他害怕吵醒的她

总是为他留一盏灯

“他有个很贴心的习惯,就是每次加班或者出差回家晚了,总是踮着脚尖悄悄地进门,生怕吵醒了睡着的我。其实,是他以为我睡着了,他不回来我哪里睡得着。今天,我想对他说:无论多晚,家里总有一盏灯为你留着!”

这深情的告白,来自于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邓小容。她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名军嫂。

邓小容的丈夫,奋斗在军事科技战线。身着白大褂,她是“白衣天使”,护佑着生命健康;来到干休所,她是“家庭医生”,守护着军属的安宁;回到家庭中,她是“最美军嫂”,守护着家庭幸福。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前身,是谭政大将亲书院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军工医院”。大学毕业后踏入医院的第一天起,医院的红色基因就一点点印在了邓小容的血脉里。

一位70多岁的海军工程大学退休老师,是邓小容20多年的“老病号”。老人后来患了老年性痴呆,一次在病房大声喊着:“我不吃药,我要找邓医生。”当邓小容来到老人身边时,连子女都认不出来的老人激动地指着邓小容说:“你是邓医生,我听你的。”

在丈夫执行任务期间,她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时常向远在800多公里外的公公婆婆通过视频电话嘘寒问暖。老人年纪大了,邓小容就当上了远程“健康顾问”,从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到每天的用药,事无巨细,一一叮嘱。有人开玩笑说,你在医院那么忙碌,还要每天给老人“请安”。但邓小容从不抱怨,总是微笑着说:“他是国家的卫士,我是他的坚实后盾。”

【责任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