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陈红源 郑梦亭
提到医生,人们总会联想到严肃的白大褂、争分夺秒的手术……鲜为人知的是,有这么一群医生,他们不仅治疗患者的身体疾病,还同时守护患者的“心灵之光”,他们就是精神科医生。
入行当医生后,武汉市武东医院精神科主任苏邹才真正走近精神疾病患者,他才知道,自己要学的还有太多太多。有时,他要化身“演员”进行角色扮演,在一次次荒诞之旅中为患者拨开心灵的迷雾;有时,他要变身“消防员”,在蛛丝马迹中寻找可能存在的危险并防患于未然;有时,他又要做好贴心的“陪聊员”,在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中找到突破口,帮患者重拾信心。21年的从医生涯里,苏邹在不同的身份间切换,为“困在情绪里的人”找到出口,将他们摆渡到光明的彼岸。
1 他的微信好友里有400多名患者和家属
在无影灯下手握手术刀为患者解除病痛,也曾是苏邹学生时期的梦想。毕业后,他没有进入外科工作,而是进入了在当时看来有些小众的精神科,成了武汉市武东医院精神科的一名医生。虽然一开始有些不习惯,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不同于传统疾病,这些精神科的患者可能因病情发展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如果接受及时、规范地治疗,他们完全有机会回归社会、回归日常,不再是“患者”,而这一切的改变需要精神科医生扮演好“摆渡人”的角色。
“精神科医生有一个基本的职业技能叫共情,不是说患者哭,你也哭。而是他在非常压抑时,你要理解他为什么压抑。”在苏邹看来,精神科患者的社会地位很边缘化,没有情怀的话,很难建立真正的医患同盟。但想要做好患者的“心灵摆渡人”,也得明白“边界感”,不让自己卷进情绪困局。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要让自己活成一轮“太阳”,不仅不能被患者情绪垃圾的阴霾笼罩,还要不断散发光芒温暖他人。患者切实感受到医生的真诚、专业与暖心,才会发自内心地遵循医嘱,从而有利于治疗和康复。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精神科的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药物治疗,为了方便患者及患者家属,苏邹主动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微信都留给他们。截至目前,他的微信上有400多位好友都是需要指导的患者和患者家属,他每天至少花2小时回复患者和患者家属的问题、为他们释疑解惑、指导治疗康复,难得的休息时间常常会被电话或者微信消息打破,对此苏邹早已习以为常,他的私人电话也成了24小时的疾病咨询热线。
“大多数精神疾病属于慢性病,来看病的患者大部分比较困难,而用药剂量也会根据病情进行调整,为了方便患者、及时诊疗、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我牺牲一点自己的时间,这也是值得的。”苏邹对患者的询问从来都是耐心、细致,“医生的大部分时间是患者的,我的时间也一直是患者优先的。精神类疾病患者病情特殊,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理解、安慰,更需要我们的帮助。”苏邹表示。
2 患者家属久未探访 他迅速家访救了老人一命
精神疾病不仅会对患者本人造成严重的身心困扰,也会对家庭成员产生深远的影响,家庭是患者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因此,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苏邹关注的不只是来就诊的患者,还有陪同患者前来就诊的家属。正因为他的格外留心,救了72岁的王婆婆(化姓)一命。
王婆婆的女儿小霞(化名)因精神方面疾病,长期在武汉市武东医院精神科住院,住院之前她一直跟母亲王婆婆住在一起,母女俩相依为命。住院期间,小霞一直按照医嘱吃药和进行康复治疗,但苏邹发现她那段时间病情有点反复,便把她带到心理治疗室进行心理辅导。聊天中,苏邹得知小霞原来是想妈妈了。以前妈妈每周来医院一次,但那段时间已经有3周没有来看她了,五一假期也没有来。
通过小霞的描述,苏邹感觉不太对劲,便给小霞妈妈打了电话,但连续几通电话都没有人接。当日下午,苏邹立即派科室护士到小霞的家里去了解情况。护士到达小霞家里时,听见家里有动静,但一直没有人开门,感觉到异样,护士立即将这一情况电话告诉了苏邹。
苏邹一边跟小霞家亲戚联系,一边迅速赶往她家,在亲戚的帮助下终于打开了门。但一行人进门后,在家找了一圈却没有发现人,听见卫生间有动静,大家赶紧跑过去一看,发现王婆婆倒在地上,不能动弹,也不能说话,神志不清。苏邹赶紧与该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肖文昊联系,开通绿色通道,并亲自护送王婆婆到该院中西医结合科救治。
到达医院时,王婆婆还是神志不清,还出现了休克反应,经检查后诊断为酮症酸中毒。通过降糖、补液、补充电解质等对症治疗,王婆婆的神志逐渐清醒,病情逐渐稳定。苏醒过来后,王婆婆怎么也不敢相信,居然是为女儿治疗的医生上门探视,救了倒在厕所的自己。“最近一直头昏心慌,实在没有力气去医院看女儿,那天上完厕所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幸亏苏邹主任及时赶来,不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王婆婆感激地说。
3 用游戏敲开少年心扉 个性化治疗助其摆脱网瘾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成瘾问题正成为越来越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70%的人是酒精成瘾,还有包括毒瘾、赌瘾、游戏成瘾、烟草成瘾等,游戏、短视频成瘾多为十五六岁的青少年。”在苏邹看来,成瘾的治疗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患者个体的复杂性与差异性,每个成瘾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瘾原因、类型、严重程度以及伴随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医生具备高度的个性化评估和治疗能力,能够深入理解和应对每位患者的特定需求。
13岁的小昭(化名)沉迷于玩电脑游戏,甚至因此屡次逃学,父母为此十分焦急,在朋友的推荐下,他们带着小昭来到武汉市武东医院就诊。初次接诊时,苏邹发现,小昭很排斥与父母交流,也不愿回答医生提的问题。如何让小昭打开心扉?苏邹决定用他最喜欢的游戏作为突破口。“虽然我自己不玩游戏,但平时看孩子玩过一些,多少有些了解,为了能跟得上患者的节奏,我回家以后又找孩子补了补课。”苏邹主任笑着说。
通过游戏作为沟通的纽带,小昭渐渐放下了防备,向苏邹敞开了心扉。小昭告诉苏邹,父母一直以来对他学习上的要求很高,一旦他的学习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就会习惯性地否定和批评他,时间一长,他感觉心理严重受挫。因此,他开始通过游戏中构建的虚拟世界来逃避现实中的挫折,通过在游戏中不断闯关来获得在学习上没能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根据小昭的介绍,苏邹判断他表现出的游戏成瘾,实际上源于家庭关系的不融洽,针对这一情况,苏邹制定了家庭心理治疗方案。“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孩子要接受心理治疗,家长也要定期和孩子一起接受心理治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小昭游戏成瘾的情况得到了改善,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提升,家庭关系融洽了不少,几年后,小昭如愿考上了高中。“之前孩子为了玩游戏经常逃学,我们都着急死了,多亏了苏主任的治疗,为孩子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大的改变,还顺利考上了高中,真的是太感谢了!”小昭的父母说道。
成瘾是一种疾病,但却是可防可治的。在苏邹看来,不管是游戏成瘾还是赌博成瘾,行为成瘾都需要引起警惕,普通人对正常接触和病理性成瘾界限容易分辨不清,为此,他和团队从2016年开始,会不定期到社区、高校和工厂机关等开展相关知识的科学宣教,提高市民对行为成瘾的认知,从而早期进行预防和干预。“希望能通过我和团队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到成瘾的危害,科学预防成瘾。”苏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