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大年初二,湖北省博物馆编钟演奏厅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一同欣赏“千古绝响——曾侯乙编钟音乐会”新春特别演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通讯员 鲁黎 黄敏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鲁黎 黄敏
音乐一响,年味登场。1月30日,大年初二,湖北省博物馆编钟演奏厅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一同欣赏了“千古绝响——曾侯乙编钟音乐会”新春特别演出。古乐合奏《春节序曲》喜庆祥和的旋律响起,节日氛围感顿时拉满。
继龙年春节编钟演奏《恭喜发财》火遍全网后,今年春节,该馆精心策划的新春特别演出,以“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为主线,连演7天,邀观众在金声玉振中赴一场古今交融、科技与文化碰撞的视听盛宴。
“李焕之作曲的管弦乐《春节序曲》,被网友称作是‘春节必听的BGM’,我们重新配器,加入笙、箫等中国古乐器元素,将其改编为古乐合奏。”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负责人罗乐说。春节期间,全新打造的《春江花月夜》《我的祖国》等节目,古典与现代交融,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感受。
不只节目编排新,省博物馆还采用新奇的高科技手段,让舞台效果、观演体验等耳目一新。步入编钟演奏厅,仿佛置身大型演播厅。音乐会集中展示编钟演奏厅舞台提升改造的成效,全新升级的升降舞台系统、舞台智能移动装置系统、沉浸式环绕音响系统,带来了更加精彩纷呈的沉浸式体验。中英双语报幕,冷门乐器的图文简介,全新设计制作的演出服装,无不给观众更好的观演体验。
喜庆的春节氛围,唯美的春江花月夜,祖国的大好山河……全景式LED视效矩阵系统的运用,使舞台背景顿时显得高大上,为节目增色不少。“高科技手段全新打造的演出场景如梦如幻,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充满着文化新质生产力色彩。”罗乐自豪地说。
当天舞台上,还出现了不少新面孔。2002年出生的刘静怡,与多位新入职的“00后”演员同台演出。演出结束后她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她最初接触的是西洋打击乐,上大学后改学民乐,加入编钟乐团后被编钟神奇的“一钟双音”所吸引,在不断学习中愈发喜欢编钟演奏。她笑盈盈地说:“中国古老乐器,值得当代年轻人去发掘、去传承。”
春节期间,编钟演奏厅每日演出7场,几乎场场爆满。很多观众欣赏节目的同时,不忘用手机录下精彩片段。“音乐好听,舞蹈也好看。”来自苏州的一家三口接受采访时,女孩“小糯米”抢答道。“小糯米”的爸爸则说:“科技手段加持打造的沉浸式舞台,让古乐演奏融入当下生活,令人十分难忘。”
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卢申涛介绍,随着“博物馆热”走深走实,“博物馆里过大年”已成新年俗。今年春节,全省各地纷纷举办“巳巳如意 生生不息”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围绕蛇年生肖主题,“上新”类型丰富的基本陈列、临时展览,精心策划新春市集、民俗文化体验、数字化沉浸体验等活动200余场,吸引群众在博物馆里度过一个祥和文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