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常梦星)3月11日,春寒料峭,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门前却洋溢着温暖的气息。宜昌市伍家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琴一行跨越300多公里,将一面鲜红的锦旗交到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领导及副教授张群手中。锦旗上,“科学鉴忠骨,赤心慰英魂”几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表达着对张群团队为无名烈士找回身份所作贡献的感激之情。
这一幕,源于2024年9月25日,在伍家岗区联丰村一处静谧的山坡上,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副教授张群带领团队,对一座无名烈士墓进行遗骸发掘和DNA提取。张群全程督导遗骸登记和遗物建档,小心翼翼地拨开泥土,细致地清理每一块遗骸。经过4个小时的紧张工作,烈士遗骸被完整提取,并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
“作为一名‘90后’考古工作者,能够为无名烈士找回身份,我感到无比荣幸。”张群动情地说道。他长期从事人类骨骼遗骸的鉴定和研究工作,此次运用DNA鉴定、AI人物复原等先进科学技术对烈士遗骸进行性别、年龄、创伤情况等分析,并结合历史资料反复核查,为烈士身份鉴定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这座无名烈士墓的背后,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1949年7月,在解放宜昌战役中,一位30岁出头、说河南口音的解放军战士为保护当地向导,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此后,当地村民一直默默守护着这座烈士墓,直到2024年,张群团队通过科学手段,为这位无名英雄找回身份迈出了关键一步。
“看到烈士遗骸和遗物时,我的内心深受震撼。”全程参与发掘工作的伍家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穆延华回忆道,“烈士头部垫着一件疑似绿色的雨衣,右侧胸部还有一颗铜扣,这些细节让我们对烈士的敬仰之情更加具体而深刻。”
伍家岗区人民政府分管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伍家岗区持续推进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开展散葬烈士墓集中迁建和零散烈士墓就地维护工作,全面完善烈士英名录信息核对和更新,这些成果离不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及张群团队的鼎力支持,不仅为烈士亲属带来了慰藉,也为弘扬英烈精神、彰显国家形象作出了积极贡献。真诚希望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书写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新篇章。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在“90后”专家张群及其团队的努力下,长眠在伍家岗区75年的无名烈士身份被找回,英烈精神得以传承,烈士遗骸已完成技术鉴定并移交宜昌市烈士陵园管理处,择日集中安葬。这份跨越300多公里的锦旗,承载着伍家岗区人民对英雄的敬意,也激励着全社会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砥砺前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