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快讯

三个执行故事,看武汉法院如何让司法为民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6日20:31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邓爽、周颖桐)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今年3月“荆楚雷霆2025武汉行动”专项执行活动开展以来,武汉法院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执行工作方式方法,延伸服务触角,通过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的务实举措,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提升执行质效,让司法为民的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民生案件“三位一体”机制:用心用情为民纾困

两年前,陈某入职某汽车科技公司,在工作中致双腿意外受伤,经鉴定,构成九级伤残。但直至该公司注销,陈某都没拿到赔偿款,遂将公司股东周某、刘某二人诉至蔡甸区法院。经审理,法院判决周某、刘某支付陈某各项赔偿款共计18万余元。

进入执行程序后,法官先是通知两名被执行人到法院接受调查,周某、刘某二人认为公司都垮了,作为股东不用继续承担责任,因而不愿支付赔偿款。

陈某家中,法官看到因伤卧床的陈某,无法正常工作,家庭生活困难,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为尽快帮助陈某要回赔偿款,蔡甸区法院迅速启动民生案件“三位一体”机制:开展调解解心结,针对股东责任认定等争议问题开展多轮“背对背”调解;同步普法明底线,向周某、刘某讲解多份类案判决,释明拒不执行的法律后果;并行疏导纾困境,执行法官多次与陈某联系,帮其调整心态、鼓励陈某积极面对生活。

“咱们换位想想,陈某是家中的顶梁柱,这次受伤,他的家庭不仅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而且还要承担高额的医疗费。而作为曾经的老板,对受工伤的员工不管不顾,是会被人戳脊梁骨的。”执行法官没有急着搬出法律条文,而是先把人情事理说清楚。

“我们自己也很困难,哪里还有钱赔偿?”周某、刘某二人找各种理由拒不执行。

“作为被执行人,必须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之前给你们宣讲过类案判决,你们若继续拒不履行,法院将依法采取更为严厉的强制措施。”执行法官严肃指出。

法官的话情理法交融,最终击破了周某、刘某心理防线,二人主动筹措资金,在执行法官见证下将18万余元现金一次性交给陈某。

“平台直联+留言接力”机制: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张女士与李某曾为夫妻,两年前经汉阳区法院判决离婚,孩子由李某抚养,张女士每月支付抚养费2000元,同时张女士每周末可探望孩子,李某负有协助义务。

判决生效后,李某却以各种理由阻碍张女士探望孩子。今年4月,忍无可忍的张女士向汉阳区法院申请执行。

一大早,张女士便坐在汉阳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大厅,希望能见执行法官一面,当面讲清自己的诉求。由于承办法官当天外出执行去了,张女士在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帮助下,借助“法官约见联系平台”,通过在留言本上留言,写明自己的具体诉求,工作人员承诺会第一时间告知承办法官。中午,外出执行任务的法官回来了,看到留言本留言后,及时与张女士取得联系,告知张女士会尽快联系男方解决问题。

下午,执行法官赶到李某工作单位,督促其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协助义务,但李某却以“孩子要上补习班,没有时间见妈妈”为由,拒绝协助张女士行使探望权。

“可以在孩子补习完之后再见面,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孩子是无辜的,需要来自父母双方的爱,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执行法官现场向李某释法明理。李某低头不语。

见李某态度有所缓和,执行法官“趁热打铁”,现场给张女士打电话,敲定探望孩子的时间地点。

第二天,张女士如约见到了思念已久的孩子。执行法官也一同来到现场,再次向李某讲清法律规定,希望其以后能积极履行判决义务,不要阻挠前妻探望孩子。

该案的顺利执行,得益于汉阳区法院打造的“平台直联+留言接力”机制。为更好的回应群众关切,汉阳区法院不断拓宽、畅通诉求反映渠道,努力以最近距离、最短时间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

“双向短信提示”机制:高效透明铸就公信

“您的XX号案件于6月10日通过法院的一案一账户收入案款1.2万元。”近日,当事人李某收到一条短信。

“这才刚立案没几天,就收到钱了?”李某带着疑问拨通经开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电话。电话那头,工作人员答复:“您放心,昨天我们刚执行到位这笔案款,这是系统自动触发推送的短信,只要核对无误,案款马上就可以到您手上了。”

李某是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执行案的申请人。数年前,他借给朋友王某1万余元周转经营,因王某未按时还钱,李某将王某诉至经开法院。经审理,法院判决王某偿还借款及利息1.2万元。判决生效后,王某仍不还钱。多次催讨无果后,6月6日李某向经开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查询到王某银行账户有余额数千元。经走访调查,了解到王某经营一家小卖部,经济收入较稳定。

随后,执行法官通知王某来法院面谈。一到法院,王某一再声称自己手头确实没钱。执行法官当即拿出银行账户流水,显示其每月固定收入数千元。在“铁证”面前,王某自感理亏,现场打电话联系亲属筹钱。数小时后,1.2万元汇入案件专用账户。

收到案款后,经开法院当即启动“双向短信提示”机制——

智能短信系统第一时间向案件承办人员发送案款到账提醒短信,通知资金到账情况。承办人员收到信息后,即刻依照规范化案款发还流程,高效审批放款。

为方便申请人了解案件办理进度,法院同步向李某发送提醒短信,告知执行案号、到账时间、案款金额等相关信息,提示其耐心等待案款到账。

“双向短信提示”机制让执行流程在阳光下运行,充分接受群众监督,让当事人及时了解执行工作进展,有效促进办案人员持续提升工作质效,实现公正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武汉 法院 【纠错】编辑:张扬